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路径探究

2016-04-08 09:11谭静静田卫君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社区管理青年

谭静静 田卫君

摘 要:通过在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的实地调研,了解目前蚌埠市的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实际情况,为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探索路径和方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志愿服务无持续性;青年志愿组织和社团与社区缺少合作与沟通;青年志愿者缺少激励机制等。探索出的途径与方法有,基层团组织应当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与社区之间的枢纽;基层团组织应当健全青年志愿者的激励和回报机制。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青年;社区管理

六次人口普查,龙子湖区全区总人口为243123人。蚌埠市大学城坐落在龙子湖区内,其中高校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从上述可以看出,龙子湖区内有丰富的青年人口,对于探究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路径所进行的相关调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建立一支有效的社区志愿队伍,社区需要青年力量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和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此次调研的主要发现,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深化对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推动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调研背景介绍

(一)基层团组织

作为全国最大的青年组织,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指团在各行各业的基层单位建立起来的团支部,以及直接领导团支部的团总支和团委。团的基层组织是全团工作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共青团建设的重点。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是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基层团组织来说,由于直接面对青年及青年在成长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因而服务青年应当成为基层团组织的主要职能。

(二)青年

中国国家统计局确定11-34岁的人为青年,共青团确定12-28岁的人为青年。在本文中,青年包括农村青年、职业青年、社区闲散青年等。

(三)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在“相互帮助、助人自助”的理念指导下,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提升邻人、社区、社会的福利而进行的非营利、不计报酬的行为,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以社区为载体,引导青年志愿服务社区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一)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自编调查问卷和非结构式访谈两种方式。其中调查对象为蚌埠市龙子湖区社区青年和安徽财经大学龙子湖东校区的青年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 200 份,有效率为 100%。其中,龙子湖区社区发放问卷50份,安徽财经大学发放问卷150份。数据采用 SPSS16.0 社会统计软件处理。采用个案访谈方法调查了包括志愿者本人、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志愿者需求者、志愿服务对象(受助者)、非志愿者人员等与志愿活动相关的人员,并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观察与研究。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在有效样本中,性别构成方面,男性青年占 25.5%,女性青年占 74.5%。年龄分布在18-30岁之间,其中18-20岁占78%。

三、蚌埠市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一)参与情况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个调查对象中有52%的人参加过一次及以上次数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另外将近一半的青年是没有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然而,大部分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的青年都是安徽财经大学的青年大学生,这可能造成了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些偏颇。在个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社区闲散青年和职业青年进入社会较早,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途径和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学期间,学校里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其他志愿者组织,青年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途径可以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上情况形成了目前的调查数据。另外,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很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具有长久性和持续性,大多选择在节假日,如学雷锋日、植树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往往会导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化,这种偶尔组织发起和开展的志愿行动大部分都是老师或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志愿服务没有持续性,无法让青年真正自发地融入社区,缺少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青年没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原因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好的途径是青年没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占46.9%,其次是没有时间,占37.5%。在个案访谈和实际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观察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通过高校本身的志愿服务组织或相关社团。这些志愿服务组织或相关社团是调查对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由这些组织与社区联系,再带领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而组织需要事先征得社区主任或书记的同意,与社区物业和保卫处也要联系好,也要处理好与社区工作者的合作关系。中间沟通协调环节过多,对于社区青年而言,其单个人很难跨社区参与。时间方面,人处于青年这一时期,正是最好的学习和工作时期,无论是社区青年还是青年大学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工作,学习,平时很少有空余时间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三)社区志愿服务的吸引之处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4.2%的青年都是本着奉献自己、为社会做贡献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在奉献自我、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其次,也可以结交朋友、快乐自己,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因此,青年有较为成熟的动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 但是在访谈中发现,也有部分青年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原因是希望以后的简历更加充实、增加课外实践学分或者纯粹跟风。负面原因的选项在问卷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问卷设计的失误,可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一)基层团组织应当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与社区之间的枢纽

1.基层团组织应当加强与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的联系与合作

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已经成为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基层团组织就要加强与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的联系与合作。由基层团组织去联系高校或社会上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将各个组织联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这样既有利于青年志愿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也有利于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2.基层团组织应当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社区是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个基地,没有社区就没有社区志愿服务一说。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必须得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如果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协调不好,这将会阻止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迈出宝贵的第一步。然而,在与社区沟通上,青年志愿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一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书记或主任的首肯,需要保卫处和物业公司的同意,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配合与合作,这些都是社区青年自身或者是其他非本社区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团难以实现的。这个时候,基层团组织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架起一座桥梁,为青年提供方便。

(二)基层团组织应当健全青年志愿者的激励和回报机制

当代的青年以助人为己任,乐于奉献自我,重视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并不在乎物质奖励。尽管大部分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仅利于私人的回报,但志愿者激励机制作为志愿者奉献行为的一种褒奖,充分体现了志愿者自身的一种价值认可,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一定的激励机制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并且对其他有兴趣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起到了一个吸引的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基层团组织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各类满足志愿者个人内在需求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对志愿者持续服务的激励,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来。基层团组织要更多地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的评比表彰活动,满足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要擅于宣传本地优秀青年志愿者,增强青年志愿者的地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切身关注青年志愿者的基本利益和诉求,让青年志愿者在体验助人为乐精神的同时也体会到自身价值被给予的关注和认可。(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33

[2] 张芳.基层共青团面向社区青年的治理模式变革——上海市L区D街道的社区青年治理情况调研为例[J].理论界,2010(11):175

[3] 余逸群.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3):17

[4] 李亚楠.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公共事务之研究——以天津市塘沽区为例[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

[5] 王斌,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

猜你喜欢
基层团组织社区管理青年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