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启示:浅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016-04-08 09:27马学锋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由化自由主义思潮

马学锋

摘 要:新自由主义是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政治经济思潮,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资本主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理论内涵,新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和负向功能来分析新自由主义对于中国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反思与启示;新自由主义思潮;

作为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政治经济思潮,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20世纪最后的二十年中,新自由主义在沉寂多年后重新浮出水面并逐渐发展成为居于支配地位的全球性“强势话语”。[1]然而,由于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先天性缺陷和误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盲目追从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日渐衰落。当前,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旧体制痕迹尚存,新体制还未发挥其作用,作为“对社会主义的一场十字军东征”,[5]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乘机向我国大肆推销其价值理念。鉴于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有必要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误区重新认识,把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放到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深刻剖析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无疑有利于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

一、新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理论内涵

(一)新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1.新自由主义产生时期:作为一种经济学的理论和思潮,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由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造成的,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延伸。

2.新自由主义受冷落的边缘时期:自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大危机和大萧条以来,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就宣告破产了。并且在实际上宣告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从而使凯恩斯主义取代新古典经济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学。

3.新自由主义兴盛时期: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状态的金融危机,面对此次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实践上束手无策。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

4.新自由主义向全球蔓延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新自由主义逐渐从理论上升为了一种实践,即由单纯的学术行为发展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成为美英实现全球化和资本垄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

新自由主义的定义是对新自由主义本质的概括,为了更好地和比较全面的把握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应该首先从其定义着手分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诺姆·乔姆斯基的观点,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罗伯特·W·迈克杰尼斯又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补充,指出新自由主义可以使“相当一批私有者能够得以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层面,从而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6]在新自由主义发展过程中,学派林立,思想和理论体系庞杂,其在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主张,当前英美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被称作资本主义的原教旨主义,即它是要恢复最传统的资本主义教义—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极力鼓吹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自由化:认为效率的前提是自由,如果想要让一个社会或者民族不在前进或者倒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私有化:私有制是公民可以凭借自身的条件和身份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样就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地动力。

政治理论:否定公有制:新自由主义虽然形成了很多流派,但在如何看待公有制的问题上,他们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即认为当社会资产中公有制的成份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并不会随之而增加,相反,可能会降低生产率。否定国家干预:国家干预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微观和宏观层面都存在着市场失灵,而新自由主义者则认为任何形式的市场干预都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二、新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潮和理论,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市场是有效资源配置的观点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中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党的领导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吸收了新自由主义关于“市场主导”的理论精华,指出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的著名论断。

(二)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观点

新自由主义者倡导“减少政府干预,压缩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效率”的理念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重塑政府形象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以借鉴。

(三)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观点

现代货币学派、理论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认为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国家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将会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三、新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的思潮和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在本质上是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维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作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避免的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宣扬新自由主义的前沿阵地,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对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不合理成份应予以批判和反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

我们要正确区分学理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华盛顿共识”,因为政治化、范式化的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美英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全球一体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因而,对于“华盛顿共识”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

(二)反对绝对自由化

新自由主义者极力鼓吹所谓的绝对自由化,把经济自由放任演绎到了极端,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实质上,这是对经济弱势国家经济主权的弱化。对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认为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应该最大限度的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同时也应该加强金融的监管和调控能力,以保证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安全。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政治化、范式化的新自由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为了抢夺社会理论的话语权,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一套以马克思主义概念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于新自由主义的对话与交锋中彰显自身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吗,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捍卫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批判其不合理成份,吸收其合理因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利昂·P·马拉达特,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4).

[2] 迈克尔·G·罗斯金,政治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

[3]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4] 李珍,“华盛顿共识”与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改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5).

[5] 于同申,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沉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5).

[6] 张世鹏,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6).

[7] 黎映桃,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1).

[8] 刘之祥,浅谈新自由主义思潮[J].河西学院学报,2008(1).

[9] 李其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

[10] 周肇光,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国际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猜你喜欢
自由化自由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略谈金融自由化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