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

2016-04-08 09:53李敏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市场经济

李敏

摘 要:朱熹的理欲观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方面,但是在维护人内在道德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朱熹去人欲存天理以维护人们内在良知和道德的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是对市场经济人文关怀。

关键词:市场经济 ;朱熹理欲观;人文关怀

一、我们重新拾起朱熹的理欲观的背景

(一)市场经济与人的欲望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 ,市场经济与人性欲望释放的有着内在关系。 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交换不是个人出于为他人着想, 而完全是个人的利己自私心使然,每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欲望而与他人发生交易行为, 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是发生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亚当·斯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讨论市场经济中人的行为动机和人的人性时充分反映了上述原理,他很有理论高度的分析出了市场经济下人们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的道德原则而是自私自利的欲望原则。他说: “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 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 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1]

(二)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分析欲望的释放与社会道德滑坡的关系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西方社会在市场经济初期出现过因人们欲望的爆发而引发社会道德危机。笔者认为同西方社会相比,能真正感受到欲望释放对社会道德冲击的还是中国社会的现状。现在的中国人拜金主义成为了价值理念,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人们为了金钱为了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做出了很多违背人类基本道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伦理层面,很多家庭为了房子,为了拆迁款,骨肉分离,相互指责,为达目的不折手段。

所以,市场经济刺激人们无穷的欲望,人们在欲望的指引下,社会整体道德滑坡。

二、朱熹“理欲观”的内涵探析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自成一套体系。朱熹在自己的理学系统里对“天理”和“人欲”作了自己很独到的见解。

(一)朱熹理欲观“理”的内涵

关于朱熹在理学体系中“理”的内涵,笔者认为陈来老师的理解最切合朱熹的意思。““理”一般指一定社会的人由理性所共同确认的道德法则,交往原则,行为规则,推理原则。在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以前,“理”又常指事物具有的性质,规律,法则,如庄子中的“天地之理”,《荀子》中的“物之理”,《易传》中的“穷理”等。所以理学中的“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意义是指事物的规律和道德的原则。在理学看来,理虽然可以主要分析为这样两种不同意义,而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道德原则实质上是宇宙普遍法则在人类社会的特殊表现而已。”[2]

(二)朱熹理欲观“欲”的含义

关于“欲”朱熹是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的。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3]由此可见朱熹并不是排斥人的自然性欲望,合理的欲望与需求,而是反对人无节制的欲望,尤其朱熹喜欢用“天理”的角度来定义什么是欲望,不合天理,不合社会伦理规则的那部分欲望称之为“人欲”,所以朱熹对于“欲”的看法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合乎天理合乎人伦道德的欲望是田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合乎天理的欲望就是“人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需要于此体认省查之。大底人能于天理人欲界分上立得脚往,则尽长进在。”在天理和人欲的辨析中朱熹明确了自己的欲的概念,朱熹哲学体系中的“欲”一般指的是不符合天理的“人欲”。

(三)朱熹理欲观的内涵

一方面朱熹认为:天理人欲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存天理灭人欲。“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的“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命天理灭人欲。”[4]朱熹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论证明天理,灭人欲的合理性和证据性。朱熹讲“明明德”就是让人们不受物欲昏蔽而重新明亮起来。朱熹还认为“天理”与“人欲”在人性之中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进而论证要存天理,就必须去人欲,不然人性的光明与道德就会被人欲所隐蔽。“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今去读书,要去看取语句相似不相似,便方始是读书。读书需要有志,志不立,便衰。而今只是分别人欲与天理,此长,彼必短;此短,彼必长。未知学问,此心浑为人欲。既知学问,则天理自然发现,而人欲渐渐消去者,固是好矣。然克得一层,又有一层,大者固不可有,而纤维尤要密察。凡一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乃人欲之私。”[5]

另一方面:朱熹还把“天理”与“人欲”同善恶,公私,义利之辨联系在一起。也就意味着朱熹的理欲观中有着极强的道德意识。朱熹说:“善恶二字,便是天理人欲之实体”“众人物欲昏蔽,便是恶底心,极其复也,然后本然之善心可见。”朱熹也认为物欲能够让人起恶底心,认为物欲横流会影响人的道德水平。朱熹还告诉人们“天理”与“人欲”还有义利的差别: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偱之则其心公且正。”“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6]义利之辨的实质归根到底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即公与私的关系。朱熹把义利,公私纳入理欲之辨的轨道是顺理成章的。对义利的看法,规定了人的价值取向或行为方针。朱熹把理欲之辨与义利之辨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综合而言之,朱熹的理欲观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天理和人欲不相容,在人性中此消彼长,存天理灭人欲。第二个是朱熹的理欲观涉及到道德高度,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们的良知维护人们的道德。

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

(一)从构建人们的人文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诚如陈来老师在提及儒学改革适应现代社会中谈到“儒学在现代化和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不是为改革提出具体设计,而是提出跟改革相互补充的人文主义的世界观。”[7]

(二)从市场经济自身来说,恢复朱熹理欲观进而恢复儒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儒学的必要性在哪里呢? 整个“四小龙”、日本包括我们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在一个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里头,所带来的商业化的普遍趋势使得这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的要求比以往更加凸显。”[8]朱熹的理欲观是朱熹理学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针对人的欲望和人的道德的内在矛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求人们通过去除不合理的欲望来维护人心内在的良知,这种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着巨大指导意义。

总之,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内在必要性角度还是从人文价值观重建的角度,朱熹的理欲观在人文追求方面和维护人内在良知对现代社会都有积极意义。(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1 9 79,13

[2] 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126

[3] 朱义禄,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0

[4] 朱义禄,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8

[5] 朱义禄,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2

[6] 朱义禄,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3

[7] [8]陈来 翟奎凤 ,《接着新理学的新儒学》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市场经济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