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互联网金融发展

2016-04-08 10:39王庆丰
2016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对策

王庆丰

摘 要:在2016年两会期间,促进农业“供给侧”经济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的改革升级,加快农业人口脱贫,与互联网金融息息相关,农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如何把握好互联网金融给农业带来的机遇,如何将农村实际情况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本文将结合湖南地区部分农村调研情况,与当地农业金融现状相结合,提出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

一、 农村金融现状及需求

为了解目前农村金融现状即互联网金融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笔者对湖南南部地区部分农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调查对象主要为当地农民、中小企业、养殖户、承包经营户、以及农村信用社等。调查采取的是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筛选取得有针对性及代表性的样本,能够比有效的反应目前湖南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 主要通过非正规渠道贷款

通过调研农户收入支出结构,农业生产性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35%左右,属于支出中占比例较高的项目,但因农作物有生产周期,转化为经济收入的过程较漫长,导致农民及养殖户、种植户对融资借贷的需求较为强烈,有借贷需要的农民约占到调研比例的70%,而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借口渠道狭窄的限制,农户只能选择向当地农村信用社正规贷款,或选择向民间金融机构、放高利贷者、亲友借款,从调研结果看,选择正规借款途径的仅占调研人数的1%,多数农户都是通过向高利贷者或亲友之间借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从而引发了较大的借贷风险。而绝大多数农户只有存款、保险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且多为定期存款,多数农户理财仅仅是为了积累资金而未考虑盈利。

(二)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难问题严峻

面对农户的融入资金的需求,只有极小部分农户能够获得农村信用贷款,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需求的满足还远远不够,主要存在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太小,远远低于农户期望值、农业贷款的借款利息偏高,导致农户难以承担,农业金融机构代需提供抵押或担保,而农户大多数仅有自己建造的住房和宅基地、除此之外,农业贷款的还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大多数不一致,增加了农民的还款难度,极容易出现借款到期而农作物还未收获,农民无法获得利益却面临着还款任务,若延期还款还将面临高额的利息,并增加再次贷款的难度,而且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较为复杂,还需经过内部审批,流程非常繁琐花费大量时间,故不被农户所选择。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点

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互联网是基于公共互联网、运营商宽带、广域网、乃至城域网等交互式信息网络向使用者提供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使用者只需通过接触上述网络的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移动终端就能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满足个人及企业的融资或理财需求,互联网金融搭建的是一个供需相结合的平台,将有意向理财的线下客户与有融资需求的用户信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信息流通,供需平衡的状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其打破了物理形态的限制,不受传统金融机构网点的限制,并且减少了繁杂的审批手续,具有更高的效率。

正如前文所说,农村市场对互联网金融而言还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2016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也提出,农村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而经济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正是如此,实现供给更多质优的产品,增加高质量农产品的比重,减少中低农产品的产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与全方位的农业立体改革相结合。而多渠道多角度的融资渠道对于需要提高生产质量的农户显得尤为关键。互联网在城市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次“爆发”,而相比较为落后的农村,将会体现“后发优势”,在农业的的发展必将超越城市等发达地区。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困境

互联网金融要在中国广大农村普及面临着许多障碍。第一、农村的基础设施较差。农村的公路、交通一直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虽然近年来的农村改革工作逐渐成效,但还有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仍不便利,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互联网络无法接入农村,许多地方并没有实现互联网覆盖。第二、农民对互联网接受度较低。农村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农村的居民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几乎不会也不愿意使用互联网,培养农村互联网用户需要较长时间。第三、农村互联网的覆盖及互联网用户的普及成本巨大,建立一个全覆盖的互联网系统的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巨大,需要政府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逐渐收获成效,短时间并不能看见收益。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民仍使用纸和笔记录日常的重要数据,例如农产品交易记录等,互联网大数据,P2P融资平台等无异于天方夜谭。

四、发展农业互联网金融的对策

从我国农村的金融实际出发,为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需要建立起一个覆盖面广、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兼具公益与盈利特质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现状及任务的艰巨,应汲取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性金融的特点,坚持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第一、坚持“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完成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2016年两会代表提出“宽带中国”战略,认为建立“互联网+农业”首先应当解决农村互联网接入问题,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同时建议互联网APP研发公司也应当适应农户需求,设计适合农民使用的简略终端,要实现此目标需要政府及相关运营商公司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重视及投入,这是进行农业互联网金融建设的前提。

第二、借助互联网公司,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外发展较快并较为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可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如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宝网平台,京东电子商务平台等,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生产销售一体化网络运营体系,同时构建农村物流网、信息网、资金网,促进农产品网络大宗交易等,或实现农户自运营网上交易网点,实现农产品的零售等,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第三、支持中大型涉农企业自建互联网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等到推广,将给当地中大型涉农企业带来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本地中大型企业对当地农业较为了解,已经形成了有固定标准的互联网化组织,一方面连接广大农户,一方面链接巨大客户,这些企业可在自建的平台上为农户提供互联网融资、理财、投资等增值服务。但农业投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农产品的价格涨跌幅度较大,风险也大于其他产业,所以,风险控制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十分重要。

同时,农业互联网金融建设可以地域结合为优势,如长三角区域、长株潭区域农业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优质农产品平台,乃至向外国市场、国际市场“走出去”,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金融投融资平台,为农户集中市场、标准等信息资料。(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雅鑫. 县区域金融“互联网”+农业对策分析[J].当代县域经济,2016(03).

[2] 张成明.创新“供给侧”产业助推县域绿色奔康[J]. 当代县域经济,2016(03).

[3] 江维国. 互联网金融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模式创新.[J].财经科学,2015,08.

[4] 马静.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05.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