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4-08 18:30刘彦
2016年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刘彦

摘 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长株潭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已引起众多的关注。本文重点从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角度对其合作进行分析,具体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因素、区位因素、资源因素构成的三市区域经济合作可能性分析,对长株潭株潭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公共设施、支柱产业、等障碍进行分析,从定位发展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核心增长极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跨行政区域合作现象开始出现。而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为典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为更好地带动湖南的发展、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株潭区域合作中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完善、公共服务滞后、生态环境污染、区位优势未充分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长株潭的发展,故对于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对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 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是作为生产要素移动主体的企业和公司,且现阶段已经从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推动演变为以市场机制为主的模式;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效促进优势要素的流动和组合;此外,区域经济协调也成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的保障。可见,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是在众多古典区域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现阶段我国发展现状和要求、长株潭三地的资源环境等特点而形成的一个统一的动态系统。自2005年长株潭正式合作以来,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三、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可能性分析

(一)历史因素

中国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三大都市圈近10年来的成功发展,对中部地区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积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如长三角区域各级政府始终注意“增强高密度城市群的聚合功能与一体化整合,发挥区域内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使之成为区域发展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效仿其极力打造以上海为龙头,周边城市联动的模式,湖南省也可打造以长沙为中心,株洲、湘潭同步发展再带动整个省的联动模式。

(二)区位因素

长株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三市沿湘江形成“品”字形的分布,相互距离不到40公里且交通便利,铁路网线有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浙赣铁路等,高速公路也有京珠高速等大型高速公路网,这样的地理先天优势非常利于其合作发展。且三市分别是湖南省第1、第3、第4大的城市(按市区非农业人口统计)。土地总面积占全省13.3%,户籍总人口占湖南省总人口1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分别位居湖南省第1、2、3位。三市之间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三)资源因素

长株潭三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地区存在着通过互利合作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只要能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建立双方或者多方的协商机制,降低交易费用,在一个相对规模较少的组织中,实现集体行动应该是可能的。优势资源的合理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各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也为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重要因素。

四、 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障碍分析

(一)产业结构阻碍整体实力提高

长株潭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链,传统产业的比重依旧占很大比例,产业结构不科学,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推荐使用的结构相似系数计算,长沙与株洲结构相似系数为 0.409。三市都以冶金、机电、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据资料显示。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企业个数和重工业总产值占了全省70%以上,而优势产业仅占全省优势产业的43.9%。

(二)城镇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长株潭城镇化率相比我国其他发达城市群较低,如长株潭城镇化率为56.3%,相比珠三角的70%低13.7个百分点。城镇建设仍存在资源整合差、功能不全、配套落后、产业薄弱等不足,此外,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制度和服务发展也不够完善。特别是作为湖南省核心城市的长沙,未能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其占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较低, 三市之间依旧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目标,反而易造成彼此间的“盲目比较”和“不良竞争”,无法达到主动有序分工、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三)未形成战略性支柱企业优势

长株潭鲜有在全国同行业有影响的优势产业群和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全国工业企业500 强的企业仅6 家(湖南电力公司、华菱、长烟、湘火炬、长丰、株冶),没有一家进入全国前100 位。未能打响长株潭高新技术品牌,缺乏品牌优势使省产品在全国甚至世界缺乏影响力,从而无法形成价格优势,阻碍长株潭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五、 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对策

(一)合理利用国际国内经济政策背景,正确定位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间经济区安全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对区域化合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要求从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扩展到全球国家间的合作,故区域经济合作是基础也是开端,另一方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规避全球化竞争的有效途径,能提升区域经济组织的竞争实力,从而维护国家利益。而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环境,应该合理利用适宜自身发展的“绿色政策”,紧抓机遇发展;此外,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承东启西”作用的关注,以及近年来碎“中部塌陷”问题的重视,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政策、区域经济布局战略与利用外资政策等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长株潭应利用国家对包括湖南在内的中部地区的政策及投资调整而调整自身的发展,抓住良好发展势头。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群竞争力

加强长株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交通网络、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公共医疗设施的建设,如政府应对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卫生防疫设施、预防保健机构和急救网络等设施投资建设,从提高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利用医疗卫生设施及资源的角度出发,优先建设有传染病区、有放射性或需要特殊隔离的医院以及有新型、大型诊断和医疗设施的大型综合医院。

(三)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

长株潭发展中仍存在产业结构不科学问题,这成为制约长株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湖南省的优势产业,应重点扶持,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科学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经济环带,如城市近郊重点发展反季蔬菜、特种养殖、时令花卉等设施农业以及技术密集型的食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其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业。城市中郊优势产业环带区主要立足于发挥粮、猪、鱼、茶等农业生产优势。远郊重点培植用材林、改造低产林、发展山地养殖业.开发利用无污染的环保业和森林旅游业。

六、结语

长株潭作为湖南省的核心增长极,其区域经济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光环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和各企业部门应立足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借助其他经济区的成功经验,也应结合自身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的特点,创新发展模式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世华.略论区域合作[J].理论视野,2006(3).

[2] 兰德华.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开发中的应用[J].经济视角,2009,(4):29-31.

[3] 张建军,李琳.区域网络开发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9( 2):50-53.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