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省风电发展影响因素

2016-04-08 18:35杨洁
2016年8期

杨洁

摘 要:煤炭的粗放式利用和严重的环境危机是当今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风电发展对于山西省走转型之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ISM模型,对山西省风电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间存在清晰的层级关系,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为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基于此,得出山西省发展风电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ISM模型;风电发展;影响因素

一、引言

由于煤、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且常规能源数量不断下降,世界各国现均将能源视角转向新能源。而山西省一直以来都是以煤为主的“高碳”型能源结构和煤炭产业的粗放式发展[1],这使得山西虽然是煤炭累计查明储量和煤质均列全国第一的省份,但山西省GDP却未名列我国31省市GDP之前茅。由此可见,随着煤炭储量减少和低碳化发展的要求,山西亟需开发利用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且风电成本最低、技术相对成熟,且山西位于风能可利用区。截止2015年一季度底,山西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接近500万千瓦[2],风电发展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山西风电发展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构建ISM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山西风电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二、山西省风电发展影响因素确定

风电发展的进程与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3]。总结以往研究结论,得出影响山西省风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政策法规(S1)、经济发展水平(S2)、风能状况(S3)、能源结构(S4)、科技水平(S5)、成本(S6)、社会效益(S7)、人们意识(S8)、技术人才(S9)。

三、山西省风电发展影响因素的ISM分析

(一)建立可达矩阵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咨询ISM专家组,明确各因素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可达矩阵R,如表1所示。

(二)进行区域划分、等级划分

根据可达矩阵R,分别求出每个要素Si的可达集R(Si)和先行集A(Si)。由于R(Si)∩R(Sj)≠空集,所以该系统的所有要素均属于一个区域。

将影响山西省风电发展的9个因素划分为不同层级,划分的原则为:若R(Si)∩A(Si)=R(Si),则该要素属于该层级。据此,S4位于层级Ⅰ。同理,S6、S7、S9位于层级Ⅱ,S3、S8位于层级Ⅲ,S1、S2、S5位于层级Ⅳ。

(三)建立结构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递阶结构图,如下所示。

(四)模型分析

由递阶结构图可知,山西省风电发展影响因素是一个多级递阶系统。系统的最底层为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三个因素,这是山西省风电是否可以又快又好地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系统最核心、最基本的因素。

四、启示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按照新能源相关的纲领性政策法规,完善风电发展的整体规划,监督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坚决杜绝私自将风电用地转为其他用途等阻碍风电发展的行为,同时加大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为风电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并推行首办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简化该类企业办税程序。将风电取代煤电的思想普及到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为风电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维护风电市场秩序。

(二)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协调推进: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兴能源产业等的投资力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继续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4]。

(三)促进科技水平提高

风电并网运行,就必须改善并逐步淘汰落后的电网,建立与风电发展相配套的高要求电网。另外,可采取非并网风电利用模式,将高耗能产业通过必要的技术改进与创新后,能适应风电和电网波动,成为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智能负载”[5]。在有基础的高校设置风电专业,共同开展风电技术研发;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引进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引刚.低碳时代山西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转型发展分析[J].中国能源,2014,36(3):40-42.

[2] 国家能源局.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EB/OL].[2015-05-15]. http://www.nea.gov.cn/2015-04/28/c_134190553.htm.

[3] 孙光政.风电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及对策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

[4] 刘素清,杨辉.山西: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EB/OL].[2015-05-20].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205/223521487784.shtml.

[5] 孔祥威,顾为东.风电三种利用模式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