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研究

2016-04-08 18:42杨小倩
2016年8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产业结构安徽省

杨小倩

摘 要:基于我国要素条件的客观变化以及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税收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为主要研究省份,首先分析安徽省产业税收状况,然后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提出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安徽省;税收政策

一、安徽省三次产业税收现状

(一)三次产业税收负担分析

三次产业的产业税负=各个产业税收收入/各个产业的产值,即各个产业单位产值的税收负担率,它体现了对某一产业课税力度的大小,某一产业税负越大,则说明该产业的税收负担越重。表一给出了中部三省及全国三次产业的税负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各省份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税务年鉴》计算所得

安徽省三次产业税负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毗邻省份相比较,第二三产业税负远高于河南省、略高于江西省。从安徽省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税负极小,这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关,但是2009年后,第一产业税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第二产业税负持续下降,而第三产业税负发展态势与第二产业正好相反,持续保持上升态势,自2010年起,第三产业税负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变成三次产业中税负最重的产业。

(二)第二三产业税收弹性分析

三次产业的税收弹性表示为各个产业税收收入的变化率和各个产业产值变化率之比。根据弹性理论:若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则各个产业税收收入变化的幅度大于产业产值的增加的幅度;若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各个产业税收收入的增长幅度小于产业产值的增加的幅度。由于第一产业税负极低,在此不讨论第一产业的税收弹性,只探讨安徽省第二三产业税收弹性情况。

表二反映了安徽省近年来第二三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安徽省第二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均低于1,而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第二产业税收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产业产值的增加不能贡献更多的税收收入,而且第二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变化幅度不大,即第二产业税收增长率与产值增长率的比相对较稳定,说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带来的税收收入持续有限。而安徽省第三产业的税收弹性系数均是大于1的,说明第二产业税收增长率大于产值增长率,即税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能够带来更多的税收增加。但是第三产业税收弹性变化幅度较大,今年又有下降的趋势。

二、安徽省三次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产业税收政策因地制宜性不强

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的,要想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导向作用,需要根据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但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高度集中的税收立法权使地方政府无法因地制宜的制定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中部欠发展地区,政府税收自主权相对更少,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作用也无法显现。

(二)税收政策对第三产业支持力度不够

由上面的税负分析可知,安徽省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不仅高于产业结构内部的第二产业,而且在与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时,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毗邻的江西省和河南省。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对于扩大就业渠道,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不合理的税收负担不仅会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会使税收政策失去其调节和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甚至会导致逆向调节的后果。

(三)对高新技术产业激励度不够

虽然安徽省政府已经意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税收政策的调整,但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激励度仍旧不够。比如,没有对具体的科研项目制定专门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范围比较狭窄,缺少对高新技术人才税收政策倾斜。

三、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加强地区产业税收政策的导向性功能

我国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差异性较低,政府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建立差异性的税收优惠体系。根据地方特色设置产业结构,加大安徽省重点扶持产业的税收政策扶持力度。

(二)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力度

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抵扣链条的不完整性,不利于制造业的专业化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分工细化。“营改增”政策的落实极大拓宽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进行专业化生产。安徽省政府应该好好利用“营改增”政策,对企业进行税收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将为制造业服务提供的相关专业配套服务剥离出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三)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安徽省政府应把税收优惠向高新技术企业运行中的研发环节及具体的科研项目上倾斜,以多元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了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彦辉,李章.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11)235-236

[2] 安体富,任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2):1-6

[3] 李红楠.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f].财税金融,2011(02):117-118

[4] 崔艳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税收政策选择当议[l].财政与税务2011(11):64-66

[5] 梁亚飞.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税收政策产业结构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