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经验先行探究在前

2016-04-12 01:21崔利玲
中国家庭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验儿童探究

文 崔利玲

儿童学习:经验先行探究在前

文 崔利玲

专家提案…

走出教室亲吻大地

观点

2012年7月,笔者在教育部参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审议。《指南》对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说明十分到位和准确,“孩子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如果我们很好地理解并落实这些理念,就能真正地关注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关注儿童的行动和思维,关注儿童的体验和感受。

关于儿童的经验,陈鹤琴在《传统教育与活教育》中认为:“活教育注重大自然、大社会,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观察市区,调查情况,从事实验,获得实际的知识,真实的经验。”所以要“将儿童放在适当的环境里来发展他的生活”。

我们十分关注儿童自己在活动中经验的习得,要求教师尊重儿童的行为和经验,学会因势利导,尽量让孩子亲自操作、探索,发表意见,通过不同意见的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经验。这样,活动中所有的小结、总结都是儿童自己来完成的,儿童自己带着自己往前、往深发展,教师从在前面拉的人变成了在后面推的人。这种转变不仅让儿童从被动学习者发展成为主动学习者,也让儿童有意识、有方向地学习。

在单元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提出“儿童在前”,强调教师从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开始,沿着儿童行为、语言、态度所呈现的线索,根据儿童的需求与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活动。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通过环境、材料的暗示,通过差异化的间接或直接的指导,让儿童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以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化的发展。这需要教师从教学计划的实施者转向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分析者,转向儿童活动的帮助者、支持者,转向环境材料的创设者、提供者,转向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

每年四月,我园大班孩子都要到农村参加两天一晚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到农家做客、参观蔬菜大棚、采茶、剥豆等活动,亲身感受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差异。实践活动的前一周,是探究前期,环境单元以“我要出差了”这一主题活动唤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唤起孩子对农村的向往等。环境单元中还会出现上一届小朋友在农村活动的照片,城市与乡村的图书、图片等。在一周的时间中,孩子们都会围绕到农村的话题,以制作、绘画调查表的方式交流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做好到农村的心理准备,使孩子萌发向往之情。这些准备一是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二是让成人知道孩子们的初期经验,为下面活动的安排做好支持。

农村的实践是孩子亲身感受、探究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窄长的田埂间、起伏的山岭中,他们感受到与宽敞马路不一样的行走方式,学会了坚强。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洗漱、独自入睡,他们需要克服恐惧、孤独与不安。他们采茶、摘豆、摘草莓、井台打水、灶台烧火,感受城市与农村生活方式的差异。他们闻到施肥时的臭味,看到长着皱纹的黑猪,发现现实与图书的差异。他们到农家做客、与农村孩子做朋友,学会了文明、礼貌、友善、热情。回园之后,孩子们通过照片、作品等,表达对农村的感受、认知。到农村活动,在留给孩子无限回忆的同时,也激发出孩子们更多的兴趣与愿望。

在实践中,儿童探究学习的方法逐渐多元化,如观察、访谈、阅读、游戏、扮演、讨论等。我们要把儿童的发展看成连续性的发展过程,结合之前的学习策略,和现在的策略比较,从中找到能推进儿童向前的适宜的教学方法。探究式的操作需要可探究、可操作的环境做保障,需要教师从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开始,根据孩子的需求与发展水平,提供适宜教育内容与活动的、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的环境与材料,通过材料的暗示,让儿童在探究中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作者系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

猜你喜欢
经验儿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