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交通“见招拆招”

2016-04-19 11:06蒲琳
新民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停车场巴黎公交

蒲琳

人口和机动车的猛增使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土地的大量消耗,则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无疑是困扰各国城市管理者的痼疾。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治理时往往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限制和困扰,但同时产生了许多应对的高招。

一些国家在缓解交通拥堵上,更注意高效灵活的交通管理。其中有些做法的确不错,若能“为我所用”,无疑是对咱们交通治理的“补短板”添砖加瓦。

新加坡:让驾车不便宜、不方便

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公里道路平均拥有81辆汽车,而日本和英国则分别为43辆和27辆。但到过新加坡的人,都对这里有序的交通印象深刻——由于有效地解决了拥堵问题,汽车畅通无阻,空气污染很轻。即使在最高峰时段,车辆的运行速度也在每小时30公里以上。

据了解,目前新加坡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三大主要手段是:科学计算和控制机动车总量、更好更多地使用单行道和多层停车场、充分使用经济杠杆调节等。就充分使用经济杠杆调节手段而言,新加坡的基本做法有三条:一是拥车证制度;二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三是重罚措施。

所谓拥车证制度就是总量控制下的车牌竞标制度。新加坡从1990年开始实行车辆配额系统,政府在综合考虑上一年车辆的总数、每年允许增加额度,以及报废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本年度车辆增长率,即车辆配额。拥车证一般是由汽车销售商竞购后随车辆本身一起出售,有效期为10年。它到期后如果希望继续拥有和使用原来的汽车,可以按照最近3个月的拥车证平均成交价格续期;如果到期后不再续期,则按照规定强制予以报废。

有限的拥车证数量和上升的购买需求让价格水涨船高,根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发布的《2013统计概要》,2012年,A类拥车证(排量小于1600CC的车辆及出租车使用)的均价达到63898新加坡元,换算成人民币30多万元;而B类拥车证的平均价格更是高达84431新加坡元。

不过,拥车证的拍卖并不是基于“最高出价”原则。新加坡竞投车牌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假设有5个人竞投3张拥车证,他们各自的出价为20元、15元、10元、5元和1元,那么出价高的前三位即出20元、15元、10元价格的三人可以投得,但这三个人最后实际需要支付的钱是最低竞投成功价格,即都只需支付10元。根据竞卖理论和实际操作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一般会促使人们尽量出低价格。拥车证的价格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不会去“管理”价格,政府会做的和需要做的只有治理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虽然实行拥车证制度并不能使新加坡城市汽车总量的增长为零,但是却保证了城市汽车总量的增长与城市发展规划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除了拥车证的价格,新加坡居民在购车时还得考虑另外一项成本——拥堵费。在新加坡,你经常会看到马路上方树着大大的“ERP”字样的闸门,这就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收费装置,如果处于收费时段,车子驶过该位置,就会被收取拥堵费,具体的收费时间、价格则是随着交通状况调整变动的。当然,收费还和你驾驶的车型有关。虽然每次的收费一般在0.5 -3新元,但对驾车者来说,一天出行经过多个ERP,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使新加坡城市交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在减少了13%的同时,车流速度提高了20%,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高峰时的拥堵问题。

油价的高低、停车的便利与否,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的引导方向就是“没那么便宜、没那么方便”。新加坡路边大多不能停车,很多地方的停车位也相当有限,近来在新建商场或写字楼时,控制停车位数量也是一个主导的思路。但对乱停乱放等交通违规现象,新加坡政府采取重罚的手段,使得人们时时注意并且自觉养成遵守城市交通规则的良好风气。

在新加坡道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红牌车,这也是新加坡特别的分流交通举措。和普通车辆相比,挂这种牌的车不受高昂的拥车证限制,但只能在周末、节假日、早7点以前和晚7点以后行驶。假如车主在非允许时段有急事需要用车,那就需要提前购买一张特别行驶证,一天的费用是20元新币。

目前,新加坡的整体交通状况:路面极少堵塞,地铁四通八达,坐公交也很方便,总之是管理有序,细节人性化。非要挑毛病的话,就得说一说公交车不报站了,这让非本地人稍感不便。

法国:先管住人再管住车

说完了亚洲的新加坡,我们再将目光转向欧洲。

即使在当代,巴黎仍是欧洲大陆上最大、且最具动感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交通、能源和通讯设施的现代化以及良好的城市绿化是今日巴黎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特征。

就交通而言,为应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流量的迅速增加,提高城市生活品位,缓解堵车问题,巴黎采取了多层次多方位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有效地调节和利用了有限空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交通管理。

美国因瑞克斯交通信息公司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曾经对法国的13座大城市作了一番涉及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些大城市中,几乎天天驾车出行的家庭每年因道路拥堵要白白耗费掉677欧元,把这些家庭浪费的所有钱加起来每年就是59亿欧元。平均来说,一个驾车者因堵车而白白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为每年47小时。在首都巴黎,这种情况还要更严重:这类家庭因拥堵造成的损失每年达997欧元,驾车者因拥堵浪费的时间为每年60小时。

根据调查者的说法,被耗费掉的677欧元包括:汽油浪费了72欧元,损失的时间要计算为453欧元。这是直接的损失。而堵车造成对消费物价的间接影响则应计算为152欧元。

对于法国大城市的治堵,法国网友也积极建言。有建议拓展公路网和加强交通管理的,有建议进入城市中心区按时间收费的。有建议进入城区前找停车场停车,然后换乘公交进城的。有建议居家电子办公的。有建议改善停车场状况的,甚至也有可笑的建议:取消红色信号灯和测速雷达。

事实上,巴黎在交通治理中所形成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最值得我们学习。“人”可以说是交通的主体,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又促进了人的发展,所以交通建设与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涉及的是驾驶人员。在巴黎的汽车驾驶学校里,考试极为严格,一次通过率不足50%。驾照考试的路考考场选在巴黎的任意一条街道或公路上,由于巴黎的大多数街道都比较狭窄,所以难度非常高。在考试中 ,基础知识、基本法规和基本技术各占三分之一,任何一项不及格都无法领到驾照。此外,巴黎交管局对于新驾驶人的监管也十分严格,驾照满分只有6分,新驾驶员3年内如扣分超过3分,将被强制参加两天的培训,学完后最多只能恢复到4分,如果扣分超过6分,驾驶证将被吊销,重新考证。只有在3年内驾驶证不被吊销,才能自动转为12分 。严格的驾驶门槛,既是为驾驶人员负责,同时也是对行人的负责。

第二个群体是乘客及行人。尽管处于上下班高峰期时,巴黎堵车的现象难免发生,但是这种“堵”主要指车速较慢,并非完全堵死而造成的“塞”。要问原因,这都是因为巴黎市民具有极强的交通意识。交通法规深入人心,功劳全靠良好的教育。巴黎政府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从小学三年级开设道路安全课程,采取多样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如让志愿家长陪同学生上街步行,讲解交通安全法规,设立交通安全顾问,向学生介绍学校周边交通状况等。同时,在中学开设“道路安全执照课程”,为青少年日后考驾照做准备 。

还有就是公共交通的服务人员。“公交优先”的理念最早是由法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二战后,法国私家车急剧发展,到1970年代初,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于是政府开始重视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的概念通常指城市内的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巴黎政府重点发展高效、快捷、方便的公交系统。在政策上确立公交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确立公交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使用上确立向公交倾斜的观念,在道路上确立公交行驶的特权。

另一方面,巴黎的公交票务系统便民措施非常完善,售票和检票系统已经高度自动化。在一般的公交和地铁站都设有自动售票机,尽管如此,每个地铁站仍然都有人工售票窗口,公共汽车司机也随时为乘客售票。同时车票的种类非常齐全,除月票外,还有日票、多日票、周票,年票等,各有优惠。另外针对不同群体有学生优惠票、老年人优惠票、青年人周末优惠票、救济金领取者和残疾人免费票等等。

更需要强调的是,巴黎的普通地铁和公共汽车实行一票制。乘坐普通地铁,不管换乘多少次,只要不出地铁站口,只用一张地铁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这些国家是怎样停车的?

英国

在英国停车费也是因城市而异,伦敦是全球停车费最高的城市,尤其在市中心的地段是出了名的贵。尽管如此,在繁华地段依旧车位难求,伦敦西区和金融城的商业停车场,每日收费最高可达到75英镑,即700多元人民币。

为此,伦敦市政府开辟了收费停车场的网站,在该网站上列出了市中心地区露天停车场和地下以及建筑内部停车场的位置,收费数量和流量等重要信息。车主可以在出门之前在该网站上预订自己需要的停车位置和时间并输入信用号码即可,不必再到处转悠,对比价格和寻找车位,这样既节省了车主的时间,又减少了街道上的车流量,很好地保障了交通通畅。

日本

日本道路狭窄,但停车场却很多,也很分散,有的停车场很大,可以停上千辆车的停车场也不罕见,有的只能停两三辆车,日本政府非常鼓励私人建设停车场,分散停车的压力。比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采取减免路外停车场和建筑物附属停车场部分赋税的措施,之后对停车场无息贷款制度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停车场的建设,吸引了民间资本投向停车产业。

日本停车场基本上是没有管理员在场的,多数都是自动刷卡。日本人的观念是停车场只是把车位租给了车主,所以车辆丢失或者是损坏停车场是不负责任的。一些道路的两边也有停车计费器和缴费器,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这种停车只能是短时的,按照60分钟、40分钟、20分钟收费,需要先缴费才能离开,收取的费用不叫做停车费,而叫做管理费,会上缴地方财政。

猜你喜欢
停车场巴黎公交
巴黎之爱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巴黎私厨》
等公交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巴黎
“8·12”后,何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