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

2016-05-20 08:16孙慧盈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难点养老保险

孙慧盈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

孙慧盈

摘要: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公共财政支付养老保险金制度,这造成了公共财政负担加重、资金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现状及成效进行了概述,对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建议。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难点;建议

我国从2009年1月开始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7年的实践,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自我参保意识明显增强,减轻了公共财政负担,使得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向社会化管理逐渐转变,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及成效分析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09年1月,正式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计划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试点。各个点位按照中央文件精神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经过7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一是事业单位职工的自我参保意识明显增强。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采用政府和单位承担,个人不承担的模式。但是我国新的试点地区采用政府、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责任新的养老保险模式。例如:我国现在养老制度实行较好的上海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单位从职工的工资总额中扣除20%缴纳养老保险,员工个人将工资总额的8%缴纳养老保险。这种做法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的同时,转变了传统员工依赖国家的观念,也增强了自我参保意识。

二是促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增强养老保险制度活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社会管理与政府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市场的活力。例如:目前上海等地成立社会保险管理局,专门从事社会保险体系的维护和建设,成立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加强养老保险的服务能力建设,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激发了保险市场活力。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

(一)公平性问题

目前,我国就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方案,但是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审核。我国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很大,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方式不一,人员的构成也不一,新的养老保险改革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确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采用聘用制(合同制)吸引优秀的人才充实队伍,在一些地区,只将正式员工纳入养老保险的范畴,而将聘用制的员工排除在外;同时有些事业单位采用的是国家全额拨款方式运作,而部分单位采用差额拨款或者自己负责经费的来源,这些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一事业单位的员工无法享受相同的养老待遇,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二)养老金水平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的养老金低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养老金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具有市场经济的特点。同时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水低于大量私营单位工人工资,缺乏缴纳动机和缴纳能力弱,以及多数企业主对此态度消极等密切相关。

(三)是否会造成新的矛盾

首先,随着我经济社会的快读发展,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相对于企业员工,远远低于他们的收入和待遇。随着养老保险双轨制的运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个月要拿出工资总额的8%和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这对于职工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了其工资待遇。而随着现在物价水平的不停上涨,职工难免会出现抵触心理,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保险基金的增值问题。社保基金最基本的增值手段就是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利率低。如果用社保基金购买股票等,由于我国市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存在很大风险,因而保险基金的如何增值,如何更快更安全的增值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最后,养老金分割改革可能并不能彻底解决政府财政的养老负担。政府公共财政的养老负担主要表现在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支付,公共财政到时支付的负担也许会更重。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建议

(一)加快完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完善的法律有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但是目前我国出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导致已经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存在很大问题。目前仅仅是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与之配套出现,导致政策在实施中面临巨大挑战。所以加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立法保障。

(二)填补改革形成的成本和财政空账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无疑会增加财政成本,造成财政空账。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向瑞典、波兰、意大利、拉托维亚、蒙古和吉尔吉斯坦六国实行的“名义账户制度”。名义账户制是现收现付制度和储蓄制度的混合型,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中遇到的转型成本的巨大困难,同时可以兼顾到了“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三)成立管理机构,提高统筹水平

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成立一个专门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更加的专业化,更加的科学化。由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基金是一项刚性的硬性政策,必须执行,成立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构,并授予其执法权,保证职工的养老金可以按时缴纳;成立机构专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发放,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成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管。同时要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水平,我国的各个地方存在差异,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统筹率低,资金储蓄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同时有的地方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使得基金的使用率低,不利于基金的增值,使得未来的养老负担加重。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可以采取省级统筹制度,经济较差的地区实行市县统筹、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地区统筹。最后国家要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增加商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主动购买商业保险,提高养老金水平。

四、结束语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重点难点所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及成效,从公平性、养老金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填补改革形成的成本和财政空账、成立管理机构,提高统筹水平等方式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推进。(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冯菲.事业单位养老路在何方——浅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44-145.

[2]白重恩,赵静,毛捷.制度并轨预期与遵从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4,(9):119-144.

[3]李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2):11-13.

[4]王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姚露.关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的现状、难点及化解之策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

作者简介:孙慧盈(1991.10-),女,汉族,北京市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职研究生,初级职称,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机关事业单位难点养老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