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德智造”与中德经济合作新篇章

2016-05-20 08:16常蔚青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德智造制造业

常蔚青



浅谈“中德智造”与中德经济合作新篇章

常蔚青

摘要:2015年10月,中德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开启“中德智造”,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合作,共同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领世界潮流。

关键词:中德智造中德经济关系;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从1972年中德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经济关系曾受冷战影响,有些停滞。但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的经济合作一直保持稳定而迅速的发展。贸易形式由民间、半官方进化到官方等多元,贸易额呈现逐年增长,经济合作范围从贸易,到经济技术、投资,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这两年,中德两国首脑互访,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跨越式发展。

一、“中德智能制造”——当德国“工业4.0”遇上“中国制造2025”

(一)德国“工业4.0”的提出

德国“工业4.0”由德国产、学、研各界共同制定,是以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成立专门工作组并发表《保障德国制造业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并由2013年12月由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细化为“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目前,“工业4.0”已上升成为德国的国家战略,预计投入2亿欧元,成为德国面向2020年高科技战略的十大目标之一。

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互联网高新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旨在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活动领域和新的合作形式。在德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0”。

“工业4.0”战略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生产”,即领先的供应商策略。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旨在构建遍布德国不同地区、涉及所有行业、涵盖各类大、中、小企业的高速互联网络,并通过这一网络实现德国各类企业的快速信息共享,最终达成有效的分工合作,实现更为专业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智能销售”,即领先的市场策略。旨在实现商业企业与生产单位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拉近德国制造企业与国内市场以及世界市场之间的距离。“工业4.0”战略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①

(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2014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首次提出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设想,这被外界认为是制定中国版“工业4.0”的规划。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是我国提出的首个关于制造业发展的十年规划,也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其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等9项,旨在通过特殊政策和制度优势,突出创新驱动,依靠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品牌,形成中国创造,推出中国质量,完成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将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将智能制造、互联制造、个性化制造、绿色制造结合起来,推动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金融扶持、财税政策支持、制造业对外开放、支持中小微企业、组织实施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最终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树立我国制造业品牌。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层面的制造业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对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乃至经济转型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携手并进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中德两国确认发展互利的创新伙伴关系。同年10月,两国共同签署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将2015年确定为“中德创新合作年”,约定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以及教育、环保、交通、社会保障等领域实现创新合作,重点围绕“工业4.0”开展合作。2015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发展“中德智造”,明确负责双方开展该领域合作的牵头部门,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自愿、平等的互利的合作,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达成双赢。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表示,“在‘工业4.0’智能制造方面,中德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德国是传统制造业强国,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乃至欧盟经济的支柱,产值规模占德国GDP总量的20%以上。其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自动化水平及产品质量全球领先,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3.0,大部分企业都处在向4.0发展的阶段;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发展基础薄弱,在自主创新能力、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企业处于2.0到3.0的发展阶段,但中国具有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和广泛的制造业基础。可见,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优势互补是实现共赢的关键。

二、“中德智造”开启中德经济合作新篇章

21世纪以来,中德经济关系大体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在欧盟成立之后。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国,以及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国和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还是近4年来对华投资最多的10个国家和地区中唯一的欧盟国家、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以及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FZ)和无偿赠款(TZ)最多的欧洲国家。②目前,贸易是中德两国经济关系中最大的合作领域。

三、结语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携手共进,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提升两国综合实力的明智之举;是实现两国优势互补的共赢之策。翻开了两国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关系、加强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中德智造”,代表的是中德两国经济关系的深化,更是中德全方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开端。

目前,中德关系正处于“恋爱期”,创新驱动的科技合作正日益成为“恋爱中”的新动力。然而“中德智造”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问题,它将会涉及政策、就业、教育、法律、安全等社会的诸多层面。两国的合作共赢,仍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外交学院)

注解:

①本节参考:德国政府下属高科技战略网站,http://www.hightech-strategie.de/

②玛丽娅娜.中德经贸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11.

参考文献:

[1]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机械工程导报》,2013年10-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8日.

[3]李金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

猜你喜欢
中德智造制造业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3D打印智造未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