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2016-05-20 08:16张华妮熊珺琳
2016年13期
关键词:风险供应链

彭 瑾 张华妮 熊珺琳 谢 煜



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彭瑾张华妮熊珺琳谢煜

摘要:论文针对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将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种类分为:信息风险、损耗风险、节点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信任风险、道德风险等,并指出通过可追溯体系实现降低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有机果蔬;供应链;风险;可追溯体系;供应链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机果蔬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有机果蔬产品具有容易损坏、易腐烂的特点,相对于非有机的其他食品来说,其供应链管理难更大,面临可能的风险更大。而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上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得有机果蔬供应链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

本文以有机水果和蔬菜为研究对象,将果蔬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因为一方面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水果与蔬菜的界限本身不是特别清晰,从消费者角度有些水果可以做蔬菜,有些蔬菜也可以是水果;从案例企业的实地调研来看,有机企业在种植中,水果和蔬菜基本都有种植,未作严格区分。另一方面从国内外市场调研情况来看,有机果蔬是消费者有机食品消费中数量最大的种类(加拿大)[1]。而这一点也在南京有机果蔬产品市场调研中得到了验证,果蔬产品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50%以上[2]。

现有中文文献对有机果蔬产品研究极少,对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尚未涉及,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大米[3]、猪肉[4]、蔬菜[5,6]等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与可追溯问题有较多的研究。

从物流角度,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是指有机果蔬产品从原材料至最终产成品的传递路径,包括“果蔬种子或者果蔬苗源头地→有机果蔬生产地→配送中心→果蔬企业→……→终端客户”。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传递路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情况以及相应的控制手段。

有机果蔬产品作为一种高质量、易腐烂、保鲜期短的食品,其供应链具有短链、快速响应链和高投入的特点,其经营风险要远高于一般产品,因此,有必要对其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降低供应链经营可能带来的损失。课题组通过对南京5家当地案例企业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组成“节点单位”的调研,以及有机果蔬供应链的特点,提出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构成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导致外部风险主要有社会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风险;这部分风险由于来自外部实体,而直接作用于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单位,是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而与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内部有机的风险则包括:信息风险、损耗风险、节点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信任风险、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均来自于供应链内部,而且由于有机果蔬产品的特殊性,使得这些风险对供应链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信息风险

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只是基于契约自由形成的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互逆信息流作为供应链中重要的隐形资产,是沟通协调等的必要程序内容,一旦出现信息不足、信息扭曲、信息失真、信息被篡改等情况,将带来严重后果。在有机果蔬供应链中,信息不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可导致有机果蔬产品安全等问题。

(二)损耗风险

在整个果蔬供应链的节点单位衔接中,实际就是上下游间资源、能力、信息、资金的衔接。果蔬产品作为对新鲜度要求很高的特殊产品,对供应链各个节点单位保鲜能力需求高。损耗风险进一步分为自然损耗风险与人为损耗风险,自然损耗是由于有机果蔬的生理作用、环境因素和微生物污染等造成的新鲜度降低和腐烂变质所形成的损耗。人为损耗是由于超市员工的搬运、分拣、包装、摆放操作和消费者挑选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蔬菜损伤和品质下降所形成的损耗,人为损耗会加剧自然损耗的发生[7]。但由于有机果蔬一般包装较普通果蔬精良,随之损耗风险相对于普通果蔬有所降低。

(三)节点单位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

有机果蔬供应链节点单位内部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主要是单位自身经营过程中实际运营情况与环境动态变动不相吻合造成的风险。供应链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节点单位构成较为固定,而由于节点单位不能很好地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自然地加大了节点成员单位的稳定性风险,一旦固定的成员单位因为某些原因退出供应链时,而又不能及时填补适合的成员单位,那么供应链就面临着解散的风险。

果蔬产品供应链基于不同单位节点构成,这些不同的企业在经营理念、文化制度、员工职业素养、利益分配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对有机果蔬产品生产、运输、贮藏过程的不同看法,采取不一致的工作方法,最后输出不同的结果,造成上下游衔接不良,造成供应链的混乱。

(四)信任风险

信任风险主要分为信任不足以及信任过度造成的风险,对于果蔬供应链是基于契约形成的合作伙伴,其上下游关系并不稳定,介于这种非稳定的合作关系,信任不足易容造成自身耗费多余资源的风险,信任过度容易造成经营失败的风险。从市场调查来看,消费者对有机果蔬产品的信任度高低是有机果蔬产品消费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之一。

(五)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使合约破裂,导致供应链的危机。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往往比匮乏信息一方处于更不利位置,上游供方单位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下游需方单位那里获取最大收益[7],一旦供应链节点单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削弱整个果蔬供应链产品的质量,势必会影响整体供应链的质量。

三、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基于可追溯体系

针对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可能面临的众多的风险,供应链节点单位试图采取各种手段去控制风险。而可追溯体系是有机企业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上述供应链内部风险本质上均源于“信息”技术水平低下的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可追溯体系来降低相关风险,进而减少因为信息方面的问题而造成的损失[8]。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保障食品安全的体系,按其使用信息呈现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始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呈现和以数据库平台为载体的电子数据信息呈现。为了进一步了解有机果蔬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运行模式和可追溯体系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案例企业的调研,以“普朗克”为例,分析其可追溯体系与企业各节点单位的关系。

“普朗克”总部设有可追溯体系的中央数据库——实现有关有机果蔬各项信息的交互。在“种苗基地”幼苗购买信息上传中央数据库,然后将幼苗植入生长基地点——途中运输包装、无机肥育苗以及最终成熟等信息上传中央数据库,随着“配送中心→果蔬企业→……→终端客户”再包装、再运输及最终被消费的各环节的进行,均实现相关信息上传数据库,这一过程体现着顺行“信息流+物流”的运行模式,各个连锁店的子数据库与中央数据库进行联网,同时企业自身拥有内部配送系统,每完成一次“财务流及信息流”的循环,汇总后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单独来看配送体系的话,它是按照各个连锁店的区域划分,形成了“专区配送”与“专区售卖”的捆绑式信息流,该信息流进入连锁店财务信息系统形成整个集团的可追溯信息,最终中央数据库汇集了可供集团使用的所有可追溯信息。

由此可见,这样记录下系统运行全过程所形成的可追溯体系可以为企业供应链从“果蔬种子或者果蔬苗源头地→有机果蔬生产地→配送中心→果蔬企业→……→终端客户”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多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信息。同时在最终产品上,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追溯标签了解整个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可追溯体系所提供的互逆信息流贯穿于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较好地解决了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风险、信任风险,同时为降低损耗风险、节点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道德风险提供了可能。

四、结束语

有机果蔬产品由于具有高品质、保鲜要求高、易腐易损的特点,使其从种苗选择、生长、包装、运输、售卖等过程中,较一般产品而言,其供应链可能的风险构成更复杂。其风险包括信息风险、损耗风险、节点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信任风险、道德风险等,而信息不足,失真,不对称又是各类风险的根源[8]。而可追溯体系提供了有机果蔬产品从选种到产出全过程的各类信息,是控制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普朗克”为例,分析了其在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中作用。以及在最终产品中,可追溯二维码将有机果蔬生产过程信息反映给最终消费者,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手段之一,对促进有机果蔬产品销售,提高消费者对有机果蔬产品的信任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目前我国全面推行食品可追溯体系仍存在着较大困难,部分领先企业虽然已应用,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反映信息太少的问题、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化的问题等。但是从长远考虑,我国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有机果蔬企业应当将利益长远化,可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可追溯技术,通过建造先进且多手段结合的可追溯体系来优化风险控制,打造出信息共享的透明供应链,最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项目来源: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机果蔬的购买意愿及其可追溯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10298021Z);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可追溯体系在有机果蔬供应链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Yiridoe Emmanuel K,Bonti-Ankomah Samuel,Martin Ralph C.Comparison of Consumer Perceptions and Preference Toward Organic Versus Conventionally Produced Foods:A Review and Update of the Literature[J].RENEW AGR FOOD SYST,2005,20(4):193-205.

[2]贺静,孙泽萍,谢煜,等.消费者有机果蔬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居民的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68.

[3]陈益能.基于有机RFID的大米供应链溯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4]修文彦.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5]董雪.有机蔬菜质量控制及可追溯体系研究综述[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1-56.

[6]卢秋萍.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机蔬菜供应链的设计及应用对策[J].物流技术,2013(15):221-223.

[7]马林.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与一体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

[8]陈晨.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根源及其评估[J].物流科技,2011,34(1):71-74.

通讯作者:谢煜,女,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彭瑾,女,本科在读,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风险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