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6-05-30 23:49贾晨晨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积木行为习惯幼儿园

贾晨晨

如今的幼儿,享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关爱已经习以为常,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哭闹发脾气,任何事皆有长辈们代劳,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性。殊不知,长辈们的这些做法延误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无形中为教师的工作乃至孩子以后的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显然,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携手,才能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

一、发挥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开拓幼儿教育主渠道

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的最佳形成时期,老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耐心引导,讲清道理

幼儿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要有耐心。如设计系列的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约束。还有在“我当值日生”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中,不但要约束自己,还要监督他人,讲究卫生,不随便扔纸屑,保持好卫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例如:对人有礼貌,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要学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通过游戏活动,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设计,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后,我就指导幼儿到活动区去玩“商店的游戏”,结合游戏强化幼儿礼貌待人。游戏活动中,我善于观察,对幼儿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另外为了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班内设立了“明星榜”谁表现好,就把谁的照片贴上去。还通过发“小红花”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

3.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主题活动时间到了,在组织幼儿收拾积木时,发现小明把积木往篓里一推,我看见了,就当场批评了他:“为什么不把积木排整齐?”小明却说:“为什么老师可以把积木往篓里一推,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呀?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真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應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二、建立家园互通渠道,形成稳固的幼儿成长环境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它不是单方面的教育而形成的,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方能取得充分效果。因而,家长工作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照顾的细心周全,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放纵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孩子刚形成的好习惯,得不到巩固,消弱了教育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家园共享目的,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1.幼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幼儿园一致,尽量让孩子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自理。

2.采用“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利用其他同龄孩子良好的行为进行示范,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

3.安排幼儿与年长儿童的交往,让他在哥哥姐姐的良好榜样带动下,习惯成自然。

4.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主选择,培养他的独立意识,提供心理支持,增加自信心。对他的合理要求及时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耐心疏导和解释;对他的无理取闹采用“消退法”,不予理睬,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奖励。

三、结合社会环境,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但除了两者之外,社会又是幼儿接触到的另一个大群体。所以,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的行为的养成也起到很大作用。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文明的大家庭里,我们要告诉幼儿在这大家庭里需要我们共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维护,如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的地方,我们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等。其次,及时发现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家长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减轻家长与保育员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猜你喜欢
积木行为习惯幼儿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星钻积木
我爱幼儿园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