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2016-05-30 11:13李湘婷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改进对策就业现状

李湘婷

摘 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希望获得更多的生源。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的入学门槛逐步变低,许多从前并没有机会踏入高校的学生也逐步走进了高等院校。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逐步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阐述,分别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以及企业三个大方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根本对策,以期为相关的学者提供理论借鉴与实际参考,同时为有效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提供切实可行的理念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现状 问题 改进对策

高校扩招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的招生规模实现了大范围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但同时也造成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即便我国在近些年来不断推行“三支一扶”或者其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可是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缓解依然不够明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所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就业难的具体原因极为重要,这不仅为相关的研究学者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为我国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提供了科学的解决对策,是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关键性举措。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现状。

1.1就业的单位逐步向着企业化方向靠拢。依据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许多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单位选择方面,逐步倾向于企业化方向。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这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也是未来大學生就业选择的主要趋势。

1.2公务员类考试是毕业生的首要选择。公务员、村官依旧属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选择。许多大学毕业生针对这些所谓的“铁饭碗”依旧情有独钟。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严重。另一方面则因为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针对自主创业等理念的接受程度相对有限。

1.3就业地区严重集中。以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区域来看,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一线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方面,明显存在劣势,造成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格外难,而欠发达地区的无人就业的尴尬局面。

2.存在问题。

2.1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勇气欠缺。即便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难问题,开始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之后,依旧没有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意识。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上学期间,虽然掌握了某些技能,但是用于自主创业时,还会出现能力稍显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势必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资金不到位、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缺乏相应的自主创业扶持机制等,都会造成大学生针对自主创业目标望而却步。所以,大学生往往不会选择自主创业,而是选择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就业压力较大。

2.2大学生的自身就业水平较低。大学生之所以存在就业难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就业人数较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水平存在严重下滑的现象。一些学历相对较高的毕业生,由于严峻的就业环境不得不选择从事待遇较低的工作。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学历有严格的门槛限制,而大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偏低,也势必造成自己降低了就业预期目标,不得不选择自己并不愿意从事的或者与自己专业并不匹配的工作。

2.3针对毕业生的相关政策规定不够健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当中,仍然缺乏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机制作为保障。例如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用人单位的虚假信息导致毕业生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用人歧视的现象,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心灵和精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面临维权问题的时候,往往并没有相关的机制对其进行保障。所以,这就需要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是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和基础。

二、未来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和方法

1.大学生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和理念。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要想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作为大学生自身,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其次,需要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认识,合理定位,避免存在非大众化的就业观念。通过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尝试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既实现了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也为社会缓解沉重的用人压力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和意义。

2.高校注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面对当前沉重的就业竞争压力,需要高校转变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对当前社会用人情况以及实际需求的分析,有效进行教育模式改进,进而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首先,需要高校对现存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一方面需要注重课程的优化,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课程的配比。尤其需要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放在首位,进而提升高等教育本身的水平。其次,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讲座和教育。比如可以定期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针对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当前新推行和现行的就业政策进行全面解读,最终帮助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得大学生针对基本权益的维护方法有所了解,从而使得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

3.政府和企业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工作。政府和企业是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后,面临社会问题最重要的屏障。所以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对大学毕业生这类弱势群体的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优化的企业用人体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条件。首先,政府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确保大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当中,消除自身后顾之忧的关键性举措。比如可以针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专门制定养老、住房以及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则可以使得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均纳入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内,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解决了顾虑,势必会扩大就业市场,在社会内部形成良性机制。其次,政府需要逐步消除户籍档案对大学生就业的阻碍。大学生的异地就业问题应该被提上日程,同时完善毕业生异地就业制度,这样则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无形之中扩大了就业面,符合我国推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要求。最后,企业需要形成正确的用人机制,同时也应该努力与高校之间建立合作。校企合作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性举措。同时。企业通过降低大学生的个人学历门槛,逐步将考核向着综合能力方面靠拢,将吸纳到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带来较大的帮助。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且已经逐步由就业问题上升为社会性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的多方关注。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加之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必会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进行缓解,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早日就业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狄成杰,朱明.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J]. 经济纵横,2006,13:27-29+33.

[2]邱文芳.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72-174.

[3]傅亮.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146-149.

[4]杨东.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培养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37-239.

[5]邢金明. 浅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 科技视界,2015,06:36.

猜你喜欢
改进对策就业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