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区经济差距的产生原因及调整措施

2016-05-30 03:22周迪岫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泰尔中西部基尼系数

周迪岫

摘 要:地区经济差距的存在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协同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为了缩小差距,维护社会的稳定,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为地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且取得了较大的实效。但地区经济差距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为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地区经济 经济差距 基尼系数 泰尔系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各地区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各地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景象,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各地区经济差距仍相对较大,部分地区居民生活有待得到根本改善。

一、对于地区经济差距的不同理解

从当前研究学说上看,地区经济差距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总量差距,二是综合差距。首先,总量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总量或者人均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包括GNP差距、GDP差距以及国民收入方面的差距等。其次,综合差距是指各个地区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等方面的差距。由于各种主客观限制因素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而缩小和控制这一差距,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必须明确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联合各地区加强合作、携手共进。

二、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测度模式

1.泰尔系数。泰尔标准系数是由泰尔在1967年提出的,主要用来衡量不同人群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并可以用来衡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当普通熵标准的指数C=0时,测量结果即为泰尔熵指数。从理论上看,泰尔指数和基尔系数之间是互补的,前者能够很明显地表示出上层收入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底层收入水平的变化也相对敏感。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1943年提出,是利用劳伦茨曲线定义的进行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用来衡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状况的分析指标之一。该测评方法公式为:

首先,假设有一定数量的收入不同的人,按照收入高低进行排队,并将所有的人分为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说明:该公式是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将对洛伦茨曲线的积分(面积B)分成n个等高梯形的面积之和得到的。简单地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而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均。就目前来说,如果基尼系数高于0.4,我们就说当前的收入分配存在较大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这是由当时的绝对平均主义造成的。而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8,超过警戒线,表明我国地区差距还是相对较大。综合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地区经济差距采用的判断标准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主张利用泰尔指数对地区经济差异进行空间分解研究,也有部分学者主张采用变异系数及加权系数来研究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区域经济差异变化。

三、造成国内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要因

就目前来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现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发展程度和历史背景差异很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发展差距。就整体上看,造成国内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

1.物质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物质资本因素的差异则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国东部地区人才聚集,物质资源丰富,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随着国家对人才流动的导向性,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也在逐步增加,但是对经济贡献的作用依然有限。必须注意的是,东西部地区对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是不同的,故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具体地说,根据生产要素向着高生产率部门流动的规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向着东部地区聚集,造成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集中了一大批专业素质较高、技术吸收能力较高的人力资源,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引进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从而带动区域内相关企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如物质资本储备则明显较弱,或是相对较弱。可见,地区经济差距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到了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2.地理位置因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所形成的差距是历史、地理环境、资源配置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位置因素是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放程度较高,很容易接收新的发展理念与思想,因此各方面的发展走在前沿位置。而中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阶梯,这两个区域内高山连绵、地势高低不平、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气候方面来说,南方地区多雨,而北方地区缺水,加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经济观念落后,农业生产发展面临不同的困难。

3.经济体制改革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又进一步明显扩大,东部地区的GDP比重获得了较大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增长,但在我国GDP总量上所占的比重则出现下降。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均GDP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却在明显地拉大。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企业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即国家对东部地区的发展采取投资、贸易、税收以及财政政策等进行政策支持和优惠,从而使得东部地区在各种优惠条件的支持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四、调整国内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关措施

1.建立健全地区产业结构。要实质性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国家必须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地区的产业结构。比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广泛吸纳低端的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增加劳动与产出的比例,優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与服务业等,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切实发挥政府指导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各种事务处理中发挥了尤为关键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政策倾斜,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的有效增长。同时,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帮助中西部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3.加强对全民教育的普及和重视。教育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教育工作,努力引进各种高素质人才。比如,做好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完善就业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就业和扎根;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输出,鼓励东部地区的人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传播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面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五、结语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内各地区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经济差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消除的。因此,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促进各种发展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方能切实缩小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乾之, 权衡.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5(9):3-14.

[2]盛松成, 石春华. 区域经济差距趋势分析[J]. 中国金融, 2015(17):24-27.

[3]吴振信, 李林鹏, 刘亚清,等. 技术差距、资本深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来自面板数据VAR模型的证据[J]. 工业技术经济, 2015(8):117-125.

猜你喜欢
泰尔中西部基尼系数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百忍寺
百忍寺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