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审辩和决策

2016-05-30 10:20谢小庆
决策与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要因素本质

谢小庆

[摘要] 不同于热衷“揭示本质”的简单思维方式,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多元、非线性的复杂思维方式。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擅于在一个多维空间中对一件事情进行描述,但维度太多又过于复杂琐碎,一般来说,三维空间中的描述属于持中的思维方式,虽然会损失部分信息,但能使问题更清晰,更便于理解。因此,运用审辩式思维处理复杂问题,既要从多角度展开审辩,又要将复杂问题简化为若干个主要因素,以便于精准决策。

[关键词] 审辩式思维;本质;主要因素

什么是林彪的本质?作为一个军事家,林彪无疑是优秀的;作为一个政治家,林彪存在可议之处;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林彪在“齐家”方面也存在某些可议之处。

林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我们可以从他打仗、秉政、齐家等不同方面去对他进行审辩(critical argument)。如果非要将某一方面规定为他的“本质”,实际上是将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简单化了。

热衷于“揭示本质”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而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则是一种“非本质化”的复杂思维方式:

在一条单维直线上,一个点只有一个坐标;

在一个二维平面中,一个点却有两个坐标;

在一个三维空间中,一个点还可以有三个坐标;

在一个四维空间中,一个点甚至可以有四个坐标。

……

在一个N维空间中,一个点可以有N个坐标。

有些人,一辈子习惯于简单的直线思维,一辈子都想不明白一个点为什么能有两个坐标。

他们总是喃喃地说:一个点怎么能有两个坐标呢?总有一个坐标是“本质坐标”吧?

由于习惯于这种简单思维,这些人总是热衷于揭示一个人、一个事件的“本质”:

林彪本质上是一个野心家;

汪精卫本质上是一个汉奸;

蒋介石本质上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军阀;

当前经济本质上仍然是计划经济;

当下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权贵资本主义社会;

上山下乡的本质是“变相劳改”;

“文革”本质上是一场权力斗争;

……。

不同于这种简单思维。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以为,不应把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球”压缩为一个二维平面中的“圆”,更不能压缩为一条一维的直线。(见图1)他们尽量避免谈论“本质”,而是执着地追寻丰富的事实真相,专注于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没有一元的本质(essence),只有多元的特质(trait)。他们关注和理解当代解释学(hermeneutics)、现象学(phenomenology)和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的思想成果,他们理解这些学说对“本质”的超越。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单维性(uni-dimension)、主因素(principal factor)、一元性、直线性(linear)思维方式的超越,他们往往表现出多维度的、多因素的、多元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在一个多维空间中对一件事情进行描述。

将一个多维空间中的观察对象压缩到一个一维直线上去判定“本质”,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那么,是否用于刻画事物的维度越多越好呢?用于刻画事物的维度越多,越精致,越接近真实,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因过于复杂和琐碎,以至让人们难以把握,甚至迷失方向。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了8项核心技能: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外语应用。8项核心技能虽然比较全面、细致,但是,也存在问题:第一,8个“核心”是否有悖于提出“核心”的本意?第二,“核心”太多,不容易记住,也不容易把握。这样的事例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一维线性的本质思维方式过于简单武断,维度太多又过于复杂琐碎。一般说,三维空间中的描述属于持中的思维方式。因此,笔者提出21世纪需要3项核心职业胜任力:

1.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reasoning);

3.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因此,笔者对审辩式思维的描述同样概括为3句话:

1.不懈质疑;

2.包容异见;

3.力行担责。

因此,法国革命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基本诉求;

因此,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这3个建立政府的基本原则;

因此,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这3项建国基本纲领;

因此,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即抗大)确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3项基本教育方针;

因此,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确定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这“三大纪律”;

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紧紧把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

因此,毛泽东将“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作风”。

在笔者的职业生涯中,主要的职业活动是进行人员评价。笔者评价人的基本框架是“情怀、天分、学识”三个维度。在笔者看来,讲“情怀”,王进喜、史来贺、焦裕禄、雷锋等人,感天动地,光照青史;讲“天分”,赵本山,郭德纲、周立波,都属于绝顶聪明的人,才华横溢;不论是讲天分,还是讲学识,张爱玲、胡兰成、余秋雨等,应该说出类拔萃,足以使许多人相形见绌。他们各有自已的“特质”,没有必要去牵强地给他们贴上一个关于“本质”的标签。endprint

至此,读者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三生万物”,既不是“二生万物”,也不是“四生万物”?

将一个四维、五维以至高维空间中的问题简化到三维空间进行讨论,肯定会损失部分信息,肯定会损失一定的精确性。在许多时候,为了使问题更清晰,更便于理解,这种信息损失是值得的,这种对精确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审辩式思维的“四字真言”是“这取决于”(it depends)。将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简化为一维空间是否损失了过多信息?简化为三维空间是否损失了过多信息?对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正确答案,也没有亘古不变的唯一正确答案,都需要在审辩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面对特定问题,每个人需要通过审辩做出自己的回答,不可一概而论。

思维不是目的,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发展审辩式思维是为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决策。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投资股市为例来进行说明。

股市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股市中,我们面对的基本决策是:现在,我手上的股票已经赚了1毛钱。如果我马上卖掉,1毛钱的盈利可以落袋为安。如果我不卖,明天可能会赚2毛钱、3毛钱,也可能连1毛钱也赚不到,甚至还可能亏本。在这种情况下,卖?还是不卖?这是股市中每个投资者所面对的基本决策问题。

由于股市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时,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内,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正确的(right)决策。既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出合理的(rational或reasonable)决策。事实上,许多合理的决策,最终被发现是错误的。股评家们通常会向自己的客户提出合理的建议,但这些合理的建议常常被发现是错误的。实际上,每个炒股人必须自己做出决策,并准备承担后果和责任。

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多种:公司以往业绩,公司的未来成长性,股票净值,市盈率,庄家进驻情况(庄家持仓比例),庄家成本,大势(宏观经济走向),自身的炒股策略(稳健或激进)……等等。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决策需要以事实(data或fact)为依据,自己的决策要基于多种影响因素的“事实”之上。但是,不同影响因素发出的信号可能是互相冲突的:如果考虑不理想的当前业绩,应该卖出;如果考虑未来成长预期,应该持有。如果考虑公司业绩,应该卖出;如果考虑庄家已经控盘,应该持有;如果考虑个股,应该持有;如果考虑大势,应该卖出……

是否可以将多种可以观察的现象压缩到一条单维直线上?是否可以将众多影响因素简化为一个“本质因素”?是否可以根据一个“本质因素”(例如公司业绩)来做出“卖出”或“持有”的决策?是否可以将多种可以观察的现象压缩到一个三维空间中?是否可以将众多影响因素简化为3个“主要因素”?是否可以综合这3个“主要因素”来做出“卖出”或“持有”的决策?对此,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也不存在合理的答案,每位投资者都需要通过审辩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最终做出自己的决策。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习惯于在审辩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人,更可能成为投资股市的赢家。

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国际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怎样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词汇之一。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学校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

正如美国哲学学会关于审辩式思维著名的《德尔菲报告》所指出——审辩式思维不仅是一种认知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气质。许许多多的股市弄潮儿谈到过自己的体会:在股市中取胜,与市场分析相比,心理素质更重要。

面对复杂系统时,需要在多角度审辩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会将鲜活的生活压缩到一条一维直线上去描述,不会去牵强地概括“本质特征”;也不会陷入复杂、繁琐、琐碎的高维空间而迷失方向。他们既善于多角度地展开审辩,也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化为若干个“主要因素”而妥善处理。

[责任编辑:肖偲偲]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要因素本质
思辨,让学习触及数学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漫画
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加强房建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线损波动主要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探究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