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传统套路编排特征解析

2016-06-05 14:15万玉纲
少林与太极 2016年3期
关键词:歌诀招式段落

文/万玉纲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传统套路编排特征解析

文/万玉纲

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体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传统套路拳谱,认为将其分成八段更能体现该套路的编排特征,即把每一段落的分段点置于单一招式连续移动步伐的最后一动上,如前进步的搂膝拗步势和野马分鬃势,后退步的倒撵猴势以及横行步的云手势。为了辅助习练者记忆,前曾编写行功歌诀以提示演练过程中前后招式的连接顺序及方位变化。

歌诀云:

人们对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传统套路在认识上有某种误区,认为其繁杂冗长,难以记忆,其实不然。通过比照上述八段行功歌诀,对该套路的招式组成特征、招式之间的连接特征、各个段落的特征以及整体结构特征逐一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该套路无论从拳理上还是从舞台表演的艺术审美角度上看均可谓尽善尽美,有很强的规律性可循,体现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一、八十五式套路招式的组成特征

歌诀中,招式的下划线下的数字标记表示该招式在整个套路中出现的次数。如起势招式的底线下标记为1,说明在整个套路中该动作只出现过1次。而白鹤亮翅招式在整个套路中共出现了3次,在第(一)段中出现了1次,标记为3-1,在第(三)和第(七)段中各出现了1次,分别标记为3-2和3-3。而手挥琵芭招式在整个套路中共出现了2次,却都出现在第(一)段,因此标记为2-1、2。经统计,八十五式套路中有新招式46个,重复招式39个,总计85式,分布在八个段落中,如下表所示:

?

从表中统计可以看出,新招式和重复招式有机地分布在每个段落中,习练者在学习过程中可循序渐进,在学习新招式的同时也温习了旧招式。

二、八十五式套路招式重复以及连接特征

套路中重复招式较多,重复次数2至9次不等。如单鞭9次,搂膝拗步6次,搬拦捶6次,揽雀尾3次,上步揽雀尾3次,白鹤亮翅3次,云手3次,如封似闭3次,十字手3次,提手上势3次,倒撵猴2次,抱虎归山2次,斜飞势2次,海底针2次,扇通背2次,撇身捶2次,下势2次。

招式之间的连接有较强的规律性可循,譬如揽雀尾和上步揽雀尾有区别,揽雀尾也称跨步揽雀尾,比上步揽雀尾多出一个左式。揽雀尾或上步揽雀尾后式必定接单鞭用以转换方向,故歌诀云“回拉单鞭”。此外,还有3次出现单鞭——云手——单鞭的组合。又譬如搬拦捶有6个,但实际是3个搬拦捶、3个卸步搬拦捶,3个搬拦捶的后式接3个如封似闭,3个卸步搬拦捶的前式是2个撇身捶和1个白蛇吐芯。再譬如3个提手上势后式接3个白鹤亮翅,再后式接3个左搂膝拗步,2个海底针后式接2个扇通背,这些编排都体现了应敌时连环出招的攻防含义。

三、八十五式套路段落特征

八个段落有其共性特征,如果细心体悟,会发现都呈现“钟摆”状,即“摆锤”部分的招式指向四正四隅方向且种类较多,而“摆杆”部分的招式指向或东或西且种类单一,不外乎前进步(如搂膝拗步势、野马分鬃势),后退步(如倒撵猴势)和横行步(如云手势)。而“摆杆端部”正是每一段的分段点。

每个段落又有其个性特征,如第(四)段就集中表现了脚(分脚、蹬脚)和拳(撇身捶、栽捶、搬拦捶、打虎式及双峰贯耳)的各种招式。第(五)段则主要体现了玉女穿梭势的四隅方向的提滚托架,拗步击掌的主攻意识和四正方向的封缠拿裹的主防意识,表达了意领身随、步随身换、连绵不断的气势。第(八)段的转身摆莲势则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风掠荷塘时荷莲随风摇曳的意境。

四、八十五式套路整体结构特征

整体观察八十五式套路的结构,会发现其很有规律性。习拳者面南起势,从西打到东,回转身又从东打到西,如此周而复始共计6个来回,也可称6“趟”。(一)、(三)、(五)、(七)段以前进步(搂膝拗步势)和横行步(云手势)朝东进行移动。(二)、(四)、(六)段则以前进步(野马分鬃势)和后退步(倒撵猴势)朝西进行移动。而第(三)段的招式布局几乎和第(七)段完全相同,唯一差别就是撇身捶换为白蛇吐芯,拳变掌而已。

从舞台审美角度观察,习练者按照九宫八卦方位演练,整个行拳路径大致在一个二十平米的范围内,给观众一个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的立体感观,加之各个段落的个性特征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太极拳的舞台艺术美。

综上所述,通过对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传统套路的系统分析,我们似乎感悟到当年杨澄甫宗师在编排、定型该套路拳架时的匠心独具,这可能就是它经久不衰、传承不断的魅力所在。

(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歌诀招式段落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心理小测试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少林拳法二十讲
小九九的由来
一年级上册认、写字总歌诀
编歌诀识记认写字表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