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股民追忆沪指5178点一周年:每天亏损几十万 1个月赔光10年积累

2016-07-01 10:15宋杰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平仓熊市融资

宋杰

2005年,一首《股民老张》火遍当时的“朋友圈”。踏着这首歌的节奏,股民张先生揣着30万元本金入场;2015年上半年,他的股票市值一度达到690万元的顶峰。然而当加“杠杆”仅一个月后便遭遇大跌,他账户上的余额就只剩2700元。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没有埋怨过人,从入场一开始就有‘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十字规矩在那。我不是一个赌徒,因为赌徒在这个市场里活不到10年,但我也知道‘愿赌服输。”

2016年6月,沪指告别顶峰5178点一周年,而张先生的痛依然清晰可见。

观望调整,期待反弹

张先生当初使用的是国家正规的两融,即1配1,大约500万元的本金配有500万的融资额度。“我是在去年5月底才开始有了融资的想法。可能是因为当时市场太火爆,身边的人也无数次谈到融资融券,虽然在4月底的时候就有过清仓出局的想法,这种想法也是股海10年生涯的第一次,但最后还是被火热的市场带回来了。”

当他融资的时候,创业板、中小板的股价已经非常高了,大盘此时是5000点左右,张先生打算把融资的资金投入到还没怎么增长的大盘股和优质股中去。 “我认为自己这样是保守的,这样选择也是非常安全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去年6月12日大盘微涨。“现在可以定义这是那轮牛市的最后一天了。”证监会要求券商开始清理场外配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那些1配3、1配4的外围,当时张先生并不觉得非常担心。6月15日股指下跌,开始调整,他也认为是正常的调整。16日一根大阴线,强烈调整。17日反弹,外面仍然是欢呼雀跃,20日均线获得支撑,认为调整到位又要开始上攻行情了,“我仍然是观望,这也符合我的操作思路”。

紧接着18日、19日两天累计跌500点,19日单日跌幅超过6%,仅用一星期就跌到4500点的下方,股民和媒体皆哗然,都在讨论这周的巨幅波动,然而众多声音中依旧是向好的大多数,甚至还传出这次调整是最好的进场机会,要买趁现在。后面3天的端午小长假,让人期待着下周的超跌反弹。

千股跌停,感到不安

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6月23日反弹,场外资金又开始进场,60日均线强力支撑,一根带长下影线的阳线让大家又云开雾散。24日继续反弹,市场正常依旧。25日又开始下跌,但买卖交投依旧。26日大暴跌,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五,2000多只股票跌停,创业板几乎全线跌停。

两周计9个交易日大盘下跌了将近1000点,1配4、1配5以上的融资已经被强平。“我觉得如此高的融资简直是赌博,当时并没有觉得1配1的合法两融会有太大问题。这时开始看到融资股民跳楼的新闻,甚至这个股民在跳楼前曾在股票论坛上发过一篇遗书,看时心情沉重。我第一次萌生牛市真的结束了的想法,开始感到不安。”

张先生和投资圈内的朋友交换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中级调整,20%左右的跌幅,市场并不会完全走坏。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短期如此极速的下跌会有政策救市。“我们都是经历过2008年大跌的人,大起大落都见过,很多时候都是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如果熊市真的开始就找个反弹的时机离场。”

资料图

政策频出,拿钱补仓

6月27日、28日双休日,央行降息降准,利好出现,救市开始。几乎所有目光都聚集在6月29日的股市上,在利好的刺激下这天高开低走,大盘全天巨幅震荡10%,最后又是千股跌停,这天的走势让张先生有种“危险”的感觉——10个交易日,他的财富几乎以每天几十万的速度在亏损。“我心有不甘,总是不停地在想该跌到头了吧,该跌到头了吧,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吧,同时我也接到了证券公司打来的电话,资产已经进入风险阶段。当晚利好频出,证监会发文回调过快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融资业务规模仍有增长空间,养老金入市不超过30%等。”

密集利好政策和消息下,30日走出“大V字”行情,暴跌击穿4000点后又强力反转,放量暴涨站上4200点。无数前期5000点、4500点离场的高手全部入场,融资的补仓自救。当晚仍有不少利好声音传来:不要盲目踩踏,强制平仓影响很小。

然而并没有如投资者所愿,7月1日大盘又开始反转下跌,当天又暴跌近5%,千股跌停,很多上市公司开始停牌自救,所有资金套牢,网上疯传海外资金做空A股。当晚政策利好再出,中金所称QFII做空A股传闻不实,沪深交易所降低交易结算费用,两融允许展期,担保物违约可不强平。

“担保物违约可不强平!”这是很多两融投资者的一根救命稻草,许多证券公司可以和投资者自行设定强平线,例如130%不强平,3天之内追加资金,低于115%再强制平仓。 “我此时面临抉择,思考再三,还是相信这个自己投资10年的市场,继续坚守继续等待市场回归正常,担保物违约可不强平可以帮我争取更多一些的时间,我把自己场外闲置的几十万资金也拿进来补仓。”

等待救援,无力改变

7月2日大盘继续下挫,沪深两市再一次千股跌停,又一次让投资者想卖都卖不掉的行情,技术上击穿29日、30日的双下影线,击穿4000点,收在4000点下方。 市场已经完全不能靠自己进行调节了,如洪水倾泻。 投资者的心情变成天天在等待政策面的救援。

7月3日,又是星期五,又有数百家公司停牌自救,又是千股跌停,跌到让人麻木让人绝望,场外配资几乎全部爆仓。正常的1配1两融也已经有强制平仓发生,证券公司内几乎是“尸横遍野”,“我隔着电脑都能嗅到这没有硝烟的战场的血腥味。我好像还能庆幸自己还‘活着,但一点都快乐不起来,几乎都是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着。我不停地告诉自己,要么在黎明前倒下,要么见到黎明。如此惨烈之下,随时可能引发真正的系统性风险,所有的看法都是调整应该完成,周末必定会有重磅的政策出台。”当晚证监会表示会减少IPO发行和筹资金额,证金公司将大幅增资扩股维护市场稳定。

7月4日,与朋友聚会还是继续期待更强力的救市政策。当晚果然最大“杀手锏”来了,IPO直接暂停!上交所和深交所共28家即将上市的企业同时发布暂缓IPO,网下申购资金退回。央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蓝筹股将持续看好,要求险资每天净买入,21家证券公司开会结果: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投资蓝筹股ETF,公募基金联合倡议不卖空,中央汇金公司公告增持二级市场。“我想,这是守到头了么,真的是为国家从5100点坚守到3700点,从未做空。”

7月6日周一,大盘高开近8%,开盘就有千股涨停,总算是止跌反弹了吗?但随即开始下跌,一路低走,最后竟然又是千股跌停,股指虽然最后是上涨报收,但实际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停牌了,还是千股跌停,这天的大起大落也是可以载入股市史册的一天,完全不可思议。“这时候我真的绝望了,我知道一切已经结束了。之后投资者也公认这是这轮行情中可以逃命的最后一天。”

7日、8日开盘即千股跌停,张先生已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了,只有等待“死亡宣判”,至于当晚是否还有什么利好的刺激,他已经记忆模糊。

强行平仓,“死”在黎明

7月9日早上,张先生在出差的飞机上,他的账户被强行平仓,“我甚至连手机都看不了,就在我强行平仓后的一小时,我下飞机时看到股市开始反弹了,无数最廉价的筹码被拿走。这对我来说真是‘奇迹般的一个月,我几乎就是死在黎明前,更准确地说我是看着黎明死的,当然我知道就算黎明之后你还要坚守,最后结果也是一样,因为股市已经进入熊市。”

“这一个月的伤要修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几年,4000点的‘铁顶还顶在头上,没有那么容易可以突破。”在2015年的8月底和2016年的1月,股市都经历了动荡,张先生开玩笑地称这是“二次平仓”和“三次平仓”行情。“我认为甚至还有可能要去下探到2500点左右。到现在,2015年6月15日开始的股灾已经过去一周年了,我的情况虽然没有什么好转,但心情要好很多了。”

业内:熬过6月份,机会大于风险

来自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日收盘,沪市总市值约为24.96万亿元,深市总市值约为20.47万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总市值达到45.43万亿元。而这一数据,与去年6月12日的71.09万亿元的总市值相比,已经使A股蒸发约25.66万亿元,缩水幅度达到36.1%。其中,上证指数暴跌42.62%,深证成指跌幅为42.17%,创业板的跌幅也达到42.91%。

2015年6月下跌之后,新增投资者数和参与交易投资者数大幅下降,2015年4月A股新增投资者数为495万人,2016年4月仅为155.12万人,参与交易者人数也从去年4月的3850万人下降到今年4月的2768.58万人。

对于目前的市场,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蔡钧毅则对市场显得较为乐观。

他告诉记者,有多大的熊市就有多大的行情,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有经历过漫长熊市后迎来牛市的上扬,才会珍惜上升趋势的珍贵。

提及股市疲软的内因,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经济疲软。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连续多月下滑,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说明民营资本看经济是非常不乐观的,因而总体经济境况不太乐观。”

同时,还有人民币贬值的压力等外围因素的牵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股市扭转的可能性不大。“当然,股市也不会下探更深。一方面,2638点的底部十分坚挺,不会被打破;另一方面,2780点也多次考验。每次到了这些点位,都会有国家队救场,因此现在就卡在这样一个通道里反复震荡。” 他给记者做了一个比喻:国家队把我们的低腰裤拉上来成高腰裤的时候,很多人意气风发要变成背带裤,这是搞不定的。

然而熊市中能不能赚钱?这恰恰是个悖论。蔡钧毅认为,很多股票恰恰是在熊市中一飞冲天,把握板块和个股机会,熊市筑底的过程,也就是赚钱的开始。

他告诉记者,拿目前市场来说,端午节后破位下跌,熬过6月份就会有机会显现,中期机会大于风险。“在存量资金博弈的时候,要找穿越熊市的股票,一定要找基本质地好的。如果基本面因素没有改变,市场还是会下跌的。”

而在私募专家、上海量化投资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毛羽看来,在去年狂潮般的牛市之后市场进入修身养性期。据他分析,目前市场有三大“障碍”拦路,缺乏中长期机会。

第一是估值。他跟踪的估值数据中,市场市盈率的中值已经接近100倍。“估值就像年龄,百岁团队去跑马拉松,偶尔迸发一下可能有点机会,但后劲不足。”

第二,市场风险没有充分释放。通常一轮行情的启动,尤其是在熊市中,需要基于风险释放到接近于底部之时,才会反转向上。行情启动必须要形成超跌,让风险彻底释放。从数据上看,上市公司的微观基本面表现也不乐观,一季度可比毛利率下降了3%,可比净利润率下降得更多,达到6%,企业的利润情况和盈利能力很不理想。一般来说,企业的调整将超过8个季度,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三,从基本面分析,中期底部未到。“在我的数据图形中,过往每一次扎实的底部,都会出现明确的底部信号,而现在中期底部信号还未发出,从基本面上看,没有大机会。”

猜你喜欢
平仓熊市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平仓燃眉
个股股票质押风险需警惕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牛市之后 咋炒股
熊市未到买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