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6-07-04 20:16张小军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材评价数学

张小军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会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做法。

一、有效用教材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内容及编排方式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呢?

1.尊重教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超越教材

尊重教材不等于唯教材。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即教师在加工教材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努力开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来建构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

3.教不越位

在教学时,要把教材钻研透,知识点前后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人为地把教材教得太深。

二、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

三、创设有效的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时,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

四、有效组织实践、合作和探究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即课上,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五、有效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含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导致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作用。

六、有效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具有許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要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暂时无法研究的,只要是我们提出来的、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教师能否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这是一节有效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能力的机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教材评价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材精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