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教材 把握教学本质

2016-07-04 20:30匡翠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例题习题

匡翠

数学发展的原始动力、社会背景、创新思想,统统被淹没在逻辑的海洋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需要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恢复活跃的、火热的数学思考。要实现这样的转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教材的研读与处理。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正确理解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关键体现在我们对数学教材的处理上。

一、正确理解教材,弄清编者意图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进行多角度地分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转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版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如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做出描述。

2.读懂例题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中简单的数据分析”中例1的主题图:一家超市上周4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要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根据该例题教师不难疏理出本节课授新知识点:会看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初步会制作横向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及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等,这样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如练习十中的习题除了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外,还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也就有必要在设计教学流程中始终围绕: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整合教材

如果说领会编者意图仅仅是理解教材,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真正体现了使教材变成学习素材,是教师在对教材个人理解的基础上,揉合了教师对该班学生的情况了解、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创造性智慧的凸现。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起初有位教师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大致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观察、实验、定义、判断、操作、练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循规蹈矩,气氛思维不够活跃,在教师的组织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后。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入手,通过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在实践中感悟图形的区别,渗透分类思想与集合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具有这种特点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并利用轴图形的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巧妙地计算面积和周长,引导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策略。实践说明,这堂课的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材的选择与组织者。

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镜面对称”这节课时,班级里没有镜子,孩子们还要学习镜面对称,怎么办?可以让两名同学面对面的站好,一名同学当作镜子里的人,另一名同学在镜子外,当镜子外的同学做动作的时候,另一名同学应该和他做的动作左右方向是相反的,就像一个人真的在照镜子一样。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同样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師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人教版例题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