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与“提灯”关联

2016-08-11 07:45熊怡受访者提供
今日重庆 2016年3期
关键词:南丁格尔医科大学护士

◇ 文/本刊记者 熊怡 图/受访者提供

女神,与“提灯”关联

◇ 文/本刊记者 熊怡 图/受访者提供

2015年第45届南丁格尔奖授予了全世界18个国家的36名护理工作者,有5名中国护士在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庆华是其中之一,她成为重庆首位获得这项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的地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对于病榻上的病人来说,漫漫长夜是他们身心最脆弱难熬的时候。当别的护士将夜班视为苦差,赵庆华却常常主动承担,犹如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将关怀与温暖带给患者。

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给了把爱献给患者的“守候天使”——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庆华。

载誉归来

“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南丁格尔曾说:“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在领导、同事和患者眼中,赵庆华是“血液浸透护理,灵魂萦系护理,感情忠诚护理,言行实践护理”。

1991年初,一位因患胃平滑肌肉瘤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住进了赵庆华所在的心内科。按诊疗计划需要用表阿霉素化疗,该药的心脏毒性和血管破坏性非常大。“当时那位患者体重有170斤,血管条件非常差,静脉穿刺十分困难,药物稍有外渗就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身为团支部书记,这种情况只有我把担子接过来。”当时,已经怀孕的赵庆华挑战了这项艰巨的护理任务。

为减少患者痛苦,她不得不脱掉防护手套,蹲在患者床边做穿刺,往往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因经常半蹲状态工作,并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精神压力过大,在一次化疗护理后她不幸流产。

因代班护士不熟悉那位患者的血管特征,且赵庆华也放心不下,她休养仅两天半就回到了岗位。

8个月后,患者在赵庆华悉心照顾下顺利出院。赵庆华却因为流产后没有得到及时休养落下并发症,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每逢元旦春节,这位患者都要给赵庆华送来祝福的小卡片。“在他们的祝福里,我感到了护理工作无比的高尚。”赵庆华依旧无怨无悔。

护理患者

以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注解南丁格尔宣言

这是南丁格尔奖的颁奖理由: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

这些年,每遇突发事件或是紧急疫情爆发,赵庆华总会奔赴救护第一线。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赵庆华带领同事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筹备隔离病房、制定接诊流程、现场救护患者,连续奋斗无数个昼夜。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第二天,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要求重医附一院紧急准备50张救灾病床。赵庆华和同事们连夜筹备,布置妥当已是清晨,她顾不上休息,又安置多批来自灾区的伤员。

当时,一名年仅17岁的伤员被送到医院,全身基本上“有骨头的地方都断了”。为防止发生感染、气性坏疽、压疮等致命的并发症,她细心查看伤口、评估皮肤、协助翻身、指导活动……经过赵庆华和特护队员的精心护理,终于挽回了这位年轻伤员的生命。

上世纪90年代末,赵庆华提出建立三峡库区医疗护理帮扶机制,并主动承担起艰巨的帮扶任务。从此,她开始了长达数年没有节假日的奔波生活。

2000年,她又携手西部同行,将新疆石河子、西藏昌都、贵州等地多家医院的护理质量和人才培养纳入帮扶计划,拓展了多元护理文化。

十余年的奔波和付出,她的足迹遍布三峡库区和西部基层医疗单位,帮扶累计千余次,惠及医院70余家,培训医护人员10万余人次。长期操劳使她落下了失眠、胃溃疡、椎间盘突出等病根。

从一名护校中专生到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1979年,16岁的赵庆华被当时的重庆医学院护士学校录取。毕业后,本有机会留校的她却选择了临床,她希望用自己所学去减轻病人的痛苦。

在赵庆华的护理生涯中,有件事让她深刻体会到做护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尊重生命是她的职责所在。

那一夜,赵庆华凌晨3点接班,她记得有一名心脏病患者,凌晨1点服用了奎尼丁。她谙熟奎尼丁的药用原理,服用2小时后将达到高峰浓度,如不及时处理将引发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当她走到病床前,患者的确已经出现“室颤”症状。危急关头,赵庆华果断采取抢救措施,在赶来支援的值班医生共同努力下,经过五六次除颤电击,患者终得以化险为夷。

多年的护理经验和勤奋学习,赵庆华掌握了许多医药常规,在护理中善于把护理学与药学结合,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2005年,她创建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护理品牌,创立了“源于护士同心、聚于护士同德、乐于护士同感”的护理文化。2008年,“五心”护理文化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曾经只有中专文化的护士,如今已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首批护理研究生导师,赵庆华何以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高校几乎没有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只能在中专文凭前止步。赵庆华不甘心,她希望更多的护理人员能够走进大学,学到更广泛的护理知识。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参与创办了重庆市第一所护理夜大,打开了护士走进高等教育的大门。

2003年,赵庆华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首批护理硕士生导师,开创了“导师组”研究生培养模式,搭建了护士高层教育的阶梯。截至目前,她已累计招收研究生42名。

Goddess Connected with Lantern

教书育人

猜你喜欢
南丁格尔医科大学护士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逐梦记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