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实证研究

2016-08-12 15:35王巧义赵秋梅徐一民
会计之友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

王巧义++赵秋梅++徐一民

【摘 要】 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后劲。农村微型企业是所有企业类型中最弱势的群体,融资难直接威胁到该类企业的生存基础。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之上,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借助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中介组织等诸多层面,提出了政府精准聚焦,机构优化程序,企业自我提升,共建诚信体系等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微型企业; 融资能力

【中图分类号】 F3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6-0082-04

农村微型企业一般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规模较小的乡村企业、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作坊以及个体工商户的总称。近年来,农村微型企业融资难成为普遍性问题,尤其是融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近年的文献资料看,研究农村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的著述尚不多见,而专门针对农村微型企业的研究成果则更少。因此,从企业融资能力层面入手,深入挖掘分析融资困境根源,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路径,更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调研分析

(一)农村微型企业及其特点

2011年财政部、工信部等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类,使我国企业的类型划分更加细化完善。各行业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见表1。农村微型企业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低技术行业。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基础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微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工业、零售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而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和资金需求较大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批发业等行业则为数较少。

第二,经营规模较小。与小型企业相比,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大部分在20人以下,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011年版),农村微型企业中还包括大量的个体工商户。目前个体工商户在法律意义上还不算真正的法人企业,但由于从业人数众多,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维护农村市场供需平衡,因此,属于需要政府重点扶持的弱势群体。

第三,发展困难较为突出。微型企业属于所有企业群体中最弱势、最需要政府扶持,也最难以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融资难,是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1]。就农村微型企业而言,由于资金需求额度少,经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严重不足。农村微型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贷款资金,只能靠民间借贷弥补资金缺口。

(二)河北省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调研分析

鉴于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在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随机抽取24家农村金融机构和190家微型企业,进行双向调研和访谈。调研采用问卷式调查和简单随机抽样法。

针对企业的问卷设计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税费负担和企业融资状况等。重点调查是企业融资方面:包括融资需求、融资额度、融资频率、融资渠道、担保方式、融资难易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问卷设计包括发放企业贷款总体情况、微型企业贷款情况、微型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微型企业贷款放贷额度及制约因素,对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等,共收回有效问卷24份。

从调研结果看,河北省农村微型企业在融资需求、融资方式、和融资能力等方面存在以下现状:

1.农村金融机构借贷是企业融资首选的理想渠道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1%的农村微型企业有融资需求,其中87%的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首先考虑商业银行借贷,10%的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只有2%的企业选择民间付息借贷。这种情况反映出商业银行借贷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显示出银行的主导地位。

2.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微型企业发放的贷款额度不足

从对企业和对银行的双向度抽样调查看,农村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仅为12%。23%的企业难以获得足额贷款,77.5%的个体工商户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但24家金融机构都反映微型企业由于组织管理不规范,缺少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信用度累积不足,授信风险较大,因此,对微型企业拒贷率较高,尤其是对首次贷款企业的拒贷率达到80%以上。

3.金融机构对农村微型企业授信政策差别较大

对微型企业的授信政策方面,24家银行除部分银行推出非房产抵押担保类的小额贷款业务以外,不动产抵押担保仍然是大部分银行执行的主要担保方式;相比之下,有的银行相对灵活,提供了不动产抵押担保、专业担保公司保证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担保、自然人保证、自然人互保等多种信用方式;有的银行推出了个人循环授信额度贷款产品,借款人可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随时安排提取金额,并可循环使用。

4.农村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

企业融资能力,指一个企业可能融通资金的水平,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融资能力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的大小、资金获得效率的高低以及融资成本的多少等指标上。决定融资能力的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信用度、固定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结构、盈利能力、税费负担等。调查问卷显示:85%的农村微型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偏低,缺少可用的有效抵押物或第三方担保,固定资产比率大大低于其流动资产比率,资产流动性差。43%的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之比偏高,短期融资能力普遍较弱。90%以上的企业认为,2015年国家降低和取消相关税费后,企业成本大幅降低,经营环境更加宽松。

二、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河北省农村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既是信贷政策、金融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是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问题。为验证企业融资能力与诸多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课题组选取了银行融资、税费成本、企业规模和抵押担保四个解释变量,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2]。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商业银行融资占比越大,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

依据:问卷调查显示,商业银行是目前河北省农村微型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相比资本市场筹资或民间借贷而言,如果银行融资效率更为快速和便捷,则融资成本更低。

假设2:税费成本越低,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

依据: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微型企业一般利润率都较低,上缴税金及行政费用,将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其自我积累能力,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假设3:企业经营规模越大,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

依据:农村微型企业的资产规模是影响其在银行获得授信的关键因素,基本反映了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起步阶段,一般贷款融资难度大,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资产规模后更容易取得银行的信任,可以获得银行持续贷款。

假设4: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越充分,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

依据:问卷调查显示,获得过银行贷款的微型企业中,有80%的经营者认为,有足够的抵押品或者第三方担保能够使企业更容易筹措到资金,仅有10%的经营者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已经与银行建立信任关系,不通过抵押品和担保也可获得贷款。

(二)变量设计和样本选取

1.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用来评价和衡量与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因素有关的财务管理指标,本文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按照企业生命周期规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从开办初创转向正常经营后,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将会趋向相对固定,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等外源性融资。因此,以资产负债率表现出来的负债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获得外源性融资的能力。

(2)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以下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对河北省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

商业银行融资,以微型企业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记为Bank。

税费成本,以微型企业上缴的全部税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表示,记为Tax。

企业规模,以微型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记为Size。

抵押或担保,若微型企业融资时有抵押品或者第三方担保,取1;否则,取0,记为Mor & Sec。

(3)控制变量

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以下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企业成立年限,以微型企业成立年份距离2015年的年数来表示,记为Age。

偿债能力,以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来表示,记为Liquidity。

成长能力,以微型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表示,记为Growth。

2.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14年河北省187家农村微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所需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或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回归结果来看,商业银行融资与河北省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在1%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融资占比越大,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假设1得到验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目前河北省农村微型企业融资第一选择为商业银行融资,因此,商业银行融资比例越大,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

税费成本与河北省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在1%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税费成本越高,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越弱,假设2得到验证。微型企业缴纳过多的税费,会使利润减少,导致企业的资本积累减少,不易扩张,融资能力受到限制。

企业规模与河北省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在5%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假设3得到验证。这是因为相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其经营状况更稳定,银行或其他机构更倾向于将资金借给这类企业。

抵押或担保与河北省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在5%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融资时具有抵押或者担保的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假设4得到验证。具有抵押或者担保的微型企业,由于抵押品可以抵债或者企业无法偿还债务时担保人可以代为偿还,因此这类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强。

三、提升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能力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深化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减轻小微型企业税费负担、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就微型企业来说,解决融资难问题光靠政府、金融机构还远远不够,企业自身也要主动改革、借力发展,持续提升融资能力。

(一)政府部门应聚焦农村微型企业,实施精准化改革措施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专门针对小微型企业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但由于没有区别对待小型和微型企业、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企业,使政策的针对性大打折扣。农村微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相比,无论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还是管理规范化程度都具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微型企业中还包含大量个体工商户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政府机构应进一步实施精准化定向改革措施,精准聚焦农村微型企业这一弱势群体,实施更为优惠的税费征收制度和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公平税负,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为此类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使其逐步有能力发展壮大[3]。

(二)金融机构应主动实施产品服务和授信机制改革

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村微型企业这一群体,一是积极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村微型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普及林权质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保险保证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最高额可循环贷款、股东和经营者自有房地产抵押贷款等形式。二是积极优化流程环节,提高放贷效率。应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期、少量、频繁、紧急的基本特点,简化审批环节,完善授信流程,使农村微型企业主能够及时贷到所需类型和额度的资金[4]。三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变革服务方式,利用银行的人力资本优势,将服务范围扩展至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领域,针对农村微型企业的初创、成长和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宜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微型企业应积极规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农村微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内因在于自身的发展规模、经营管理和信用等级等方面,应从企业内部主动改变,不断弥补自身缺陷。一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通过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使银行依据企业财务数据及其他信息进行贷款决策;二是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提升防御风险能力。农村微型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企业要主动借助政府和金融机构组织,提升对市场风险的预警能力,及时化解经营风险,有效回笼资金。

(四)银企共建融资担保及信用评价机制

农村微型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融资担保体系尚不成熟。企业有项目但缺少资金、银行有资金但因企业信用资质不足而不敢放贷。一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完善中介担保体系,成立适应市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多方参与的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中介担保体系,解决大量无抵押品小额贷款的难题[5]。二是继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微型企业信用评级评价制度,以行业盈利水平和风险、经营效率和市场风险、信用状况和管理风险和以现金流动负债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为标准的可衡量财务风险作为评价指标,对农村微型企业打分评级,并与担保机制相结合。三是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此促进企业主动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意识,提高银行对微型企业贷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沈国儒.河北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调查报告[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5):24-28.

[2] 郑霞.政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42-46.

[3] 高蕾,李西文,文逢博.河北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14-117.

[4] 马胜祥.小微企业融资研究——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 农村金融研究,2012(4):4-10.

[5] 李雪,董玲.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3(4):17-20.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
略论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