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告欲为中澳紧张关系降温

2016-08-16 06:51
环球时报 2016-08-16
关键词:澳中澳大利亚报告

●本报驻澳、新、德特派特约记者 鲍捷 辛斌 青木 ●本报记者 郭孝伟 ●甄翔 陶短房

在中澳关系经历糟糕一周之后,一份“迄今为止有关两国经济关系最全面的研究报告”或摆上两国领导人的案头。据澳联社报道,这份《面向变革的伙伴关系:澳中联合经济报告》由两国智库共同完成,于15日提交给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和中国总理李克强。报告分析了双边关系的机遇,并为如何共同应对风险提出具体建议,被认为为双方思考今后10年乃至更长远关系的发展画出参考坐标。一说到中澳关系,“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总是被提及。然而从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追随美国,到以安全为由拒绝中企投资,紧密的经济联系却没能阻止两国关系生出嫌隙。“德国之声”称,北京不会接受澳大利亚“一边抗议,一边做生意”。中国专家许利平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份报告也是对澳大利亚政府的提醒——不能被所谓的安全利益绑架。而中澳之间需要更全面地拓展两国关系,才能走得平稳。

首次联合为中澳经济把脉

《澳中联合经济报告》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完成,是首次就两国经济合作进行的联合研究。报告的建议来自两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前政府高官。研究基金起初由澳前财长霍基提供,澳大利亚财政部及其他决策人士提供了行政帮助。《悉尼先驱晨报》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关系密切,这让报告作者对澳中两国政府都会认真研究报告的主要建议充满信心。

这份长达300页的报告主体分9个部分,包括澳中关系的战略重要性,澳中经济转型,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人力资本和劳动流动,金融融合,抓住机遇和管理风险框架,地区经济外交中的澳大利亚和中国,全球体系中的协作以及结语。

5天前,澳大利亚财长莫里森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初步拒绝中企对澳洲电网的竞标。澳大利亚《国际财经时报》15日称,如今,新报告建议澳大利亚应该仿效1976年澳日《友好合作基本条约》,开始筹划签署对华友好合作条约,避免类似澳洲电网这种激怒中方的事件重演。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援引报告的观点说,如果澳大利亚希望深化对华关系以及实现在未来10年贸易翻倍,就应该签署这样的条约,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地区稳定和繁荣的强大力量。

报告呼吁两国将中澳自贸协定作为新投资协议的基础,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处理中国在澳投资问题——哪些投资是受欢迎的,哪些是政府要谨慎考虑的。澳方应该给予中国投资者和其他国家投资者“同等待遇”,并反思对中国国企投资的态度。与此同时,中方投资者应尊重并考虑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和安全需要。《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最糟糕的投资环境就是决策随意和不一致。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机制存在不确定性和缺乏透明度,这是中方的一大关切。报告的澳方执笔人彼得·德赖斯代尔建议,澳方在执行新投资协定上“不妨主动些”,以缓和与北京的紧张关系。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富布赖特项目,以增进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迄今,这项美国政府资助的旗舰国际教育计划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交流计划。“澳中应该建立类似的独立机构”,澳新社报道称,报告认为,成立中澳委员会将令两国关系达到全新的高度,在政府和政策层面的交往之外,推进科技文化领域的合作。针对澳中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严重分歧,报告称两国实际上享有共同的海洋安全利益,建议在海洋经济问题上开启高层合作。

在澳大利亚,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依然是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分歧巨大的话题。《悉尼先驱晨报》15日称,该报告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试图对澳中经济关系的可能场景进行压力测试,评估一旦中国经济急剧下滑,甚至在未来10年萎缩,澳大利亚经济会如何反应。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即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澳大利亚仍能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德赖斯代尔说,中国的经济前景是积极的,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有望在此期间增长120%。

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网站“TheInterpreter”评论说,这份“前所未有的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澳大利亚和中国抓住各自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机遇。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称,在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年,这份报告不仅会吸引中澳双方的关注和研究,也将吸引两国在亚太地区合作伙伴的眼光。

政经关系为何两重天?

“一旦中美开战,澳大利亚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15日,在澳中智库为两国经济合作勾画未来的同时,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这一标题打破了宁静。此言出自奥巴马政府前情报高官龚培德之口,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不久前,该智库用题为《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的报告,给有关中美战争的话题添了把火。

龚培德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说,澳大利亚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比如为美国提供后勤支持,或者接替美军执行某些任务,从而让美军能腾出手来应对与中国的冲突。如果澳军与美军并肩作战,凭借双方良好的合作经验,将在作战层面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澳大利亚人比我更清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这个场景几乎就是澳与中美关系的缩影。瑞士《新苏黎世报》评论说,中国的经济崛起帮助澳大利亚在过去20年实现经济显著增长。但不要忘记,澳大利亚西北部驻扎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南海争端中站到美国一边,也让澳中关系充满矛盾。

为什么在中澳之间,经济和政治会两重天?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澳中之间近年来负面消息越来越多,背景是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强国在亚太的大国博弈中面临选择,选择困境则表明这一地区的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实际上,任何选边站都不符合这些中等强国的国家利益。现在,美国国力处于下降阶段,不可能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

“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以“澳大利亚的平衡之术”为题评论说,对澳大利亚来说,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与美国相比时。中澳自贸协定让澳对华出口大增。但是北京不会接受澳大利亚一边抗议,一边做生意。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15日报道称,虽然《澳中联合经济报告》认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不阻碍澳中在有共同兴趣的领域合作,但一旦两国签署报告中倡导的协定,很可能被视为北京的一次外交胜利。中国一直希望堪培拉采取一种不那么依赖美国的外交政策。澳前基廷政府外交事务顾问金杰尔认为,和中国签署这样的协定不会损害对美关系,澳中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将继续。

中澳关系能否跨过美国这道“坎”?许利平说,在当前这有相当难度,关键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意志和决心。中澳关系中经济合作方面的比重较大,但双方未来走向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此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经验表明,两国经济交往密切不一定不会发生战争。在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型国家关系,只有这样,任何零和思维、冷战思维才没有空间。

许利平认为,发展中澳关系的关键在于做大双方合作的蛋糕,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社会、文化以及增进民间感情,甚至包括安全方面的合作。只有全方位拓展两国关系,中澳才可能不失衡。

中澳关系是澳“亚洲机遇”的基石

不到4年前,时任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在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称亚洲世纪将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历史变革机遇。“TheInterpreter”15日称,白皮书向没有意识到身处全球经济动能最强区域的澳大利亚人,展示了这份“好运气”。但由于没有具体措施和推动计划启动的资金,这个宏伟计划已经沉沦,甚至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中澳关系是澳大利亚亚洲机遇的基石所在,现在,《中澳联合经济报告》为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具体建议。中澳经济关系需要起作用。

该网站的另一篇报道说,这项迄今为止对澳中经济关系最全面的独立研究将重新开启有关中国投资的辩论。一些决策者认为,澳中经济融合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最佳途径,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采取更多措施应对安全挑战。这份报告无疑将加剧他们之间的分歧。

据《金融评论》15日报道,澳财长作出拒绝中企投资澳洲电网的初步决定,是因为得到该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建议。在经过国防部、外交部等数个部门的共同研究之后,该委员一致认为,中企投资将带来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有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官员们担心在某些危机中,外国投资者会关掉或破坏电网。该报称,与澳大利亚普遍感受到的澳中关系紧张不同,德赖斯代尔说,越是两国关系处于这样的时刻,制定一份新协定越显重要。澳大利亚《新日报》评论说,澳中智库共同完成的报告说明,态度和政策的慎重选择,对两国都可能产生巨大好处。▲

猜你喜欢
澳中澳大利亚报告
澳前总理:不应对澳中关系感到悲观
澳前总理称应面对面修复澳中关系
报告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报告
报告
行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