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道典型人物学习典型报道

2016-08-26 12:43张笑峰
中国记者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先进典型人文精神

张笑峰

"

内容提要 本文以报道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的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先进事迹的新闻作品为例,阐明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其行为的逻辑起点,挖掘和运用细节展现人物的思想内涵,以人文精神丰满典型人物形象,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会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先进典型 人物报道 高思杰 内心世界 人文精神

作为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笔者参与了对高思杰先进事迹的报道,采制了新闻作品《扎根基层沃土的电视新闻人——高思杰》(上、下篇),在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连续播出(2015年9月24日,9月28日分别播出)。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对高思杰先进事迹作了报道。

一、走进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

采访报道高思杰事迹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报道先进典型人物,只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其行为的逻辑起点,才能以独特视角写好报道,展现出生动、鲜活的典型人物形象。

心里装着百姓事,是其行为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反映。在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央视节目主持人张越对高思杰的“多产”,有过一番颇有意味的感慨:“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我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得可拍?我觉得对你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你得在乎他,你有兴趣,你关心他们,他们的苦乐问题你都放在心里,你就有话可说。”

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关键在于新闻工作者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围绕老百姓的需要干事。只有双脚沾满泥土,才能说出群众的心声,才能写出大地的变迁。高思杰参加新闻工作19年来,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情、对父老乡亲的爱,化作接连不断、艰辛勤奋的采访征程,化作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弘扬出社会的正气,传递着时代的最强音。

高思杰在不幸痛失爱女之时,又以一位父亲的博大情怀,主动捐献女儿器官,用无声大爱点亮他人的生命之灯,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情暖人间的生命赞歌。感人之举是其内心善的使然。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的行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电视记者,高思杰能成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源于他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与他所树立的人生价值观和对自己从事的新闻事业的目标追求也密不可分。但如何从他众多感人事迹中挖掘到他的精神世界?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

如果把大量的篇幅只是集中在对他先进事迹的堆砌、对他行为的赞美上,而忽视探究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就会流于肤浅,难以使观众信服。因此,仅有访谈是不够的,报道组跟着他一起“干活”,对他的采访活动进行零距离观察,并深入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及由此形成的内心世界。

那天,高思杰要采访一名种粮大户葛浩新。闻讯后,报道组跟着去了。那时正值“秋老虎”,热浪袭人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风,高思杰似乎想都没想,就和葛浩新一头扎进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看苗情,做采访,拍画面。高思杰就像在自己的家里,对田里的活,那么的熟稔。看着高思杰在青纱帐里忙碌的身影,我们有了灵感。在电视新闻报道《扎根基层沃土的电视新闻人——高思杰》中这样呈现:

“一大早,在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玉米高产示范片的青纱帐里,记者找到了高思杰,今天,他要采制一条绿色农业发展的新闻,采访对象是他打交道十来年的农业大户葛浩新,说起对高思杰的印象,老葛滔滔不绝。

葛浩新(同期):高思杰同志一年要来个十趟八趟的,每次来拍摄,都能不辞辛苦。很朴实的,你看他穿的,打扮的,比农民还农民,干起活来,比农民还认真,还能吃苦。”

感人者先动乎于情。高思杰把新闻工作当作自己的崇高使命,他在采访中,常常被采访对象感动,而他满含深情的新闻作品,也感动了无数观众。扎根于家乡的热土,一心为民的情怀使他的新闻作品饱含了对人民的赤诚之情,“身为淮河儿女,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才会为此尽心奉献”。

在电视新闻报道《扎根基层沃土的电视新闻人——高思杰》中,高思杰用朴素的话语讲述了他对工作的那份热爱:“我觉得,一个人吧,只要他心里面确实喜欢这项工作,把这个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就会有使不完的劲,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二、运用细节展现人物的思想内涵

报道典型人物,要运用科学、真实、严谨、富于文学韵味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凸现人物先进思想,要捕捉细节增强报道的亲和力。细节,常被称作“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细节,是人物生活中最真实、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是新闻的活力所在。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就要让细节说话。

从高思杰对记者这一职业最朴实的责任感、对家乡的爱和对工作的“玩命”中寻找其发乎于心、践之于行的感人细节,展现出其思想内涵。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思杰的家乡——阜阳给外界的印象曾一度是负面形象居多。高思杰把宣传好阜阳、展现阜阳的正面形象和正能量,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阜阳发生水旱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时,高思杰总是第一个冲上新闻报道一线。“作为家乡阜阳的外宣记者,自己早一分钟把事实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就能减少一分不实报道对阜阳形象的负面影响。”高思杰说。

在几次淮河抗洪报道期间,高思杰都是非常“玩命”的。以2003年为例,高思杰不仅要向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供稿,还得兼顾台里其他栏目和央视的发稿,每天休息时间不到两小时。在抗洪一线17个日日夜夜,他用镜头记录下了60多条新闻稿件。这些新闻作品全部来自于第一线,没有假大空的拔高和概括,都是用敏感的新闻触角,用及时鲜活的镜头,真实生动的语言,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事情反映出来,展现灾区群众面对自然灾害不屈服的精神。其中《救灾公示暖民心》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

在烈日下奔波,在洪水里跋涉,连续几天几夜高强度的采访、发稿,为什么这么拼命?高思杰说:“我的老家在淮河岸边阜南县的一个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从小到大,经常看着淮河一发大水,一年的收成就没了。那时候就觉得,乡亲们真不容易,以后自己有能力了,能为大伙多做一些事就好了。后来有幸成为一名电视记者,更觉得责任重了,不把家乡宣传好,愧对淮河岸边的父老乡亲。”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先进典型人文精神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
习近平: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四步把脉”塑造先进典型——洛阳供电公司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的经验做法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