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的价值

2016-09-07 15:50颜强
新体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重奖首金南希

颜强,资深体育人,现任网易副总编。微博地址:http://weibo.com/yanqiangyq

一面奥运金牌价值几何,这样一个庸俗却又实在的话题长久让我着迷。

我曾经在采访奥运的时候,专门为这样的尴尬话题询问过首金选手。那是2000年的悉尼,采访奥运都得去扑首金。女子气步枪是产生第一面金牌的比赛,中国有赵颖慧和高静参加。但名气很大的赵颖慧名落孙山,高静铜牌。我记得比赛结束之后,高静身边没几个记者,大家都接着去扑其他首金了。

夺得首金的美国姑娘南希,小巧可爱,也没有多少媒体包围。过了十来个小时,我辗转几个赛场,回到新闻中心,发现一个安静角落里,南希和她的教练在喝着东西。周边来去的媒体记者没几个人认出她就是首金得主,我无意中拣得一个独家采访的机会。

各种话题当中,我尽力将方向导入一个庸俗框架里:夺得奥运首金,在美国能得到多大的经济回报?

南希和她的教练对这个话题都很坦然,仔细向我介绍了美国奥委会给各个项目运动员提供的资助、她在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得到的学习和训练补助以及夺金之后的奖金。算来算去,这面金牌能带来的经济回报,大概在12万到15万美元之间。

答案不算出乎意料,记得我开玩笑说:“如果南希是中国选手,可以在这奖金数字后面加一个0。”南希的回答让我长久难忘:“是的,我知道好多国家金牌选手得到的回报都很高,但我没有可抱怨的,只有感激。我们从小接触运动,都有一个奥林匹克梦想,从来没想过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付诸实现是要一夜暴富的。能得到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我已经不胜感激。获得金牌,那是额外的荣耀。”

南希回国之后,继续她的大学学业,她的专业方向是医院护理。这位奥运冠军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护士,研究成果包括医院环境中手部保洁消毒的系统化处理。她最闪亮的瞬间是悉尼夺金,但那只是一个实现梦想的亮点,她的人生依旧在平实朴素的道路上行进着。遗憾的是这段采访我写了好几千字,最后连发表的空间都没有。因为当时的报纸只关注中国选手,扑不到中国人的首金,后方的编辑觉得南希这些讲述没太多价值。

里约2016的首金和中国代表团无缘。张梦雪拿下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和以后一些金牌选手相比,初出茅庐的张梦雪因为是首金,名气当然会大得多,经济收益是否也会更高?

中国人都看重开门红,万事希冀有一个好开头,这面金牌相当提气。只是以“价值”论,张梦雪的首金或许不会像许海峰“零的突破”以及许艳梅、庄泳、陶璐娜、杜丽、陈燮霞和易思玲那样“金光熠熠”。

首金价值连城,这“价值”更在于奥运意义上,回报仍然会可观,却不至于一金到手,终身可以锦衣玉食,安稳无忧。金牌已经逐渐在现实功利意义上被淡化,这才是正确的体育态度。过往关于首金的争夺,不仅中国代表团届届都当作头等大事,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局何尝不是大下功夫。赛程编排一旦确定,各方八仙过海,不光要争金,更要争聚焦度最高的首金。因为拿下首金,面子里子兼得,荣耀实惠,一时无两。一面奥运金牌放到10年前确实“价值连城”,从国家重奖到各地重奖,再到各种社会机构、商业品牌、企业赞助等,重奖之下必有勇者。奖得太重,同样会让重奖本身变得比奥林匹克的意义还大,本末倒置,也才会有那么多对金牌、对举国体制的批评。

张梦雪打响的这一枪为中国代表团提气,但这更是奥林匹克梦想的实现,是体育运动的升华。用经济回报去测算这样金牌的价值,的确庸俗。

和往届奥运会相比,国家体育总局的金牌奖励已经下降了一半。如果按照这25万元人民币奖励论,那么金牌的“价值”似乎是在贬值。去到地方以及民间,各种地方性质奖励以及商业赞助和市场收入应该不会太低。但是和北京奥运会时陈燮霞那枚号称价值千万人民币的首金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贬值”对于回归奥运本身规律,未必不是好事。

猜你喜欢
重奖首金南希
第二个奇迹
第二个奇迹
赞武大靖获平昌冬奥会首金
“重奖”必要,但绝非唯一
重奖能否助学
30年8000件
瑙鲁与阿布哈兹建交获俄“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