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职人员对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2016-09-20 13:47杨国丽郭录山蔡晓红潘磊刘治宏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文职人员军队院校

杨国丽 郭录山 蔡晓红 潘磊 刘治宏

摘 要: 非现役文职教员已成为士官院校教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知识结构新等优势,优化了我军院校教员队伍。非现役文职人员因自身成长历程等因素存在实践能力差、对军事机械不熟悉等不足。非现役文职人员作为新生事物,非现役文职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非现役教员积极性受挫、离职率高等问题,对军队教员队伍长期稳健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非现役文职教员制度的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 文职人员 军队院校 教员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军事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建立了非现役文职制度,招聘和使用大量文职人员,以保障军队执行各种任务,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西方军队的文职人员在专业技术、行政事务和作战保障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非现役文职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我军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05年才正式实行非现役文职人员制度。非现役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一起承担院校教学科研任务,是院校建设的重要力量。文职人员作为新生事物,其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面我就非现役文职人员对士官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影响谈谈看法。

1.优化了教员队伍结构

体制和环境上的长期封闭性导致我军院校教员队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成长经历比较单一,知识老化,学术视野的狭窄,学科带头人面临断层等主要问题[2]。建立实施非现役文职教员制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非现役文职教员主要是地方高等院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应届毕业生。为单一的军校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成了军校多样化发展的催化剂。文职教员整体素质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历层次高。我校非现役文职教员中取得学士学位者达100%,其中“211”院校学士占99%,研究生占36%。二是思想活跃,教学理念先进。非现役文职教员秉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倡导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合作、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善于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因此授课方式广泛为学员所喜爱。非现役文职教员创造能力较强,具有超前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经常会将一些比较前沿的知识教给学员。军校学员在掌握军校特色知识后,又能与地方知识结合,既增强了学员自身能力,又为部队培养多样化人才奠定了基础[3]。

2.教员队伍中不稳定因素

现阶段非现役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一起承担院校教学科研任务,两者职责基本相同。但二者工资、住房、保险制度、发展空间等完全不同,严重挫伤了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首先是工资待遇问题,严重的“同工不同酬”;地域差距显著;学历差距小。其次是发展问题,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最高聘用年龄有严格的限制,除非取得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否则终止聘用合同。现实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歧视问题。非现役文职人员学历高,能力高,知识面广,但是在工作中往往会受到很多现役人员的歧视。这就导致这些非现役文职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长期压抑,工作热情低,很多人都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近年来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离职率很高,导致严重人才流失。这无疑对军队教员队伍长期稳健的发展建设有极大的危害。完善非现役文职教员制度,不仅是军队管理亟待解决的任务,而且已成为军队教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3.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努力方向

3.1稳定才能求发展。

我军非现役文职教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针对他们的特殊性进行特殊处理,才能真正激励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我国国防事业。

只有切实提高工资待遇,增加人文关怀,提供有利于非现役文职教员发展的环境,才能减少人才流失。我国2006年开始聘用部分文职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实行契约化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非现役文职教员只有稳定才能求发展。

3.2积极引导思想转变。

针对地方大学毕业生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包容等思想观念与服从、忍受、严格的军人品格的不符,应积极正确引导非现役文职人员转变思想,培养对军事教育的敬业、执著、创新思维的素质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科研上的科学严谨作风。

3.3丰富实践经历,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学历教育更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培养,非现役文职教员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任职教育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虽然很多军队院校通过“双基”和“双师”考核制度激励教员提高实践能力,但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并没有切实提高教员的实践能力。应该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切实提高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机械基础教员不仅能熟练操作本课程的实验科目,而且能掌握车工、钳工、焊工等机械类相关实践操作。这对其教学有很大帮助,可利用暑假时间对教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并结合相关考核制度,检验培训效果。

3.4提高对军事机械的认知。

由于非现役文职教员没有军队成长经历,对军事机械不熟悉,导致非现役文职教员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结合装备讲解授课知识。军械院校的教员不了解军事机械,是一种很不合理的现象。可利用现有资源,组织非现役文职教员对退役的机械进行学习,提高对军事机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郑椿霖,耿明华.“打造不穿军装的兵”——西方国家军队文职人员制度管窥[J].环球掠影,2006,(24):42.

[2]郑继文.关于提高教员队伍整体素质的若干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1999,(15):7-12.

[3]秦霞,陈慧玲.非现役文职教员对军队院校教育发展的作用与挑战[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86-87.

猜你喜欢
文职人员军队院校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于构建文职人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