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6-09-20 14:24周丽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座位数学知识交流

周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旨在构建“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特色。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为例,谈谈对建构“学为中心,互动共享”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实践与体会。

一、新旧联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确定位置》这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排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初步根据相应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时,先让学生在5×5的方格中猜猜哪个方格中有水果,猜中有奖。低年级学生容易被游戏所吸引,而要说清楚哪个方格,就需要用到一年级时掌握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知识,需要用到“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上往下数、从下往上数”等描述性的语句,这就为新知识的学习怎样确定位置打好基础。但是学生在表述时还是很困难的,几乎是说不清到底指哪一个方格。因此,我认为可以将本环节修改为在课前与学生复习一排物体中谁在从左往右数的第几个或者是从右往左数的第几个。用之前积累的类似“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经验,提升到现在纵横两个方向上位置的描述,从而感受数学方法的独特价值。

二、有效互动,组织学生充分探究

互动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充分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在本课新知的教学中,让学生看着小动物的做操图说说教师最喜欢的第2排第4个小动物是谁,“逼着”学生思考“从哪往哪数”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并尝试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语句来描述。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回答的反馈,教师质疑:“哎,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怎么你们的答案都不一样呢?”学生自我反思,发现每个人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标准确定物体的位置,然后课件出示小猴和小熊说的话,通过它们的话明确在做操中是按照怎样的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这里安排了多名学生说说怎样确定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还有同桌之间互相说,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个”这一方法。接着组织学生找出“第2个”和“第3排”的小动物是谁,让学生发现不能只说第几个或第几排,必须同时用第几排第几个才能确定动物的位置。明确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确定位置后,再次组织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在哪,通过这样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明确必须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小动物的确切位置。在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的质疑、学生的共同探讨、与同桌的交流等互动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有效,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内化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拓展应用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抽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都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确定位置》这课时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会确定做操中的位置,还包括生活中其他位置的确定。如描述小动物房间的位置可以用“第几层第几号”描述。而生活中我们更适用的是门牌号码,所以适当改编练习题的要求,将门牌号码与第几层第几号结合起来。

片段1:

师:老师捡到一把钥匙,上面写着301,你说我要还给哪只小动物?

生:小鸭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3表示第3层,1表示第1号。

师:那你能给其他小动物的房间也编个号码吗?小熊家?

生:302,因为在第3层第2号。

师:小兔家?

生:403,因为在第4层第3号。

师:那你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生1:我家住在604。

师:谁来说说这位小朋友家是在第几层第几号?

生2:第6层第4号。

师:你家呢?

生3:我家住在1003。

师:她家是在第几层第几号?

生4:第10层第3号。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刚才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门牌号码问题。

设计本课时教案时,我考虑到可充分利用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所提供的素材,把它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门牌号码问题,通过创设“给小动物还钥匙”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门牌号码中几零几与第几层第几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片段2:(想想做做2中剧场的第几排不出示。)

师:一排5号就表示第1排第5号,你知道在哪吗?

(学生上来指,生1认为是最靠近屏幕那一排的第5个座位,生2认为是最靠近我们那一排的第5个座位)

师:一张票怎么会有两个座位?

生:没有确定第一排。

师:那怎么确定第一排?

生:最靠近屏幕的就是第一排。

(出示:三排6号三排7号三排8号)

师: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你打算选哪两张?

生1:三排6号和三排7号。

师:还有别的选法吗?

生2:三排7号和三排8号。

(出示另一个剧场的座位。)

师:那在这个剧场呢?

生:我选三排6号和三排8号。因为这个剧场的座位是分单双号的。

本节课在巩固运用的最后部分设计了“电影院找座位”的数学活动,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出示没有标上排数的电影院座位图片,让学生找“一排5号”,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在讨论后达成共识,即离屏幕最近的为第一排。从这一结论得出,是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积累的体现,没有教师的灌输。二是出示三张电影票,要在不分单号、双号和分单号、双号的影院座位图中找出坐在一起的两个座位,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影院座位解决这一确定位置的实际问题,本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活动,力求通过“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教学方式将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所倡导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实,使学生在和谐自主的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享受学习的满足感、愉悦感,体验学习过程中相伴着的快乐和向上攀缘的需要和信心。

猜你喜欢
座位数学知识交流
换座位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巴士上的座位
换座位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