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2016-09-20 14:46刘冬梅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单的预设目标

刘冬梅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根说:“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济阳县竞业园学校的单元整体问题学导模式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尝试、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与情感,从而学会学习。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和鲜活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学而有用,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因此,我们从预习开始,就要一直关注学生的问题生成,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问题生成单的生成和设计就尤为重要,它不仅检测和督促学生的预习及问题生成课上的表现,而且问题生成单质量直接影响问题解决课的效果。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着眼,就英语学科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高效设计、有效使用的前提:学生提出真问题。

1.做好结构化预习,提出多样问题。

学生依据学案,在导读单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文本。针对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即查、划、写、记、练、思。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边读边划,边读边想,纵横联系,在比较对比中构建知识体系,产生疑点,生成知识性、技能型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思考作者所要传达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生成情感性的问题。只有充分预习才会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一次精彩提问,一次圆满解答,一次自我表达,都会引发大家的好奇、思考,涌动的思维就像河流汇集在一起在我们的教室里流淌,那是怎样的学习氛围呢?如果没有充分预习,提不出真实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就会沦为课堂的看客,同学的旁观。因此充分预习并提出多样的真问题是生成高质量问题的前提,这是两位学生的结构化预习的情况。

2.上好问题生成课,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进一步自学思考,交流碰撞,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更深入,并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因此,无论是在师生交流还是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都要留意学生的每个问题,每次争论,每次质疑,并尽力站在高处将之引向深入,使学生提出具有综合性、情境性和情感性的高质量的问题。比如,可以在学生的失误点上生成。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的想法及思维误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从这些失误点出发,引导学生对比,并适当点拨,学生就会由单一的某个知识点的提问拓展成对两个或多个知识点的提问。学生一旦解决这个问题,知识的体系就会建立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

问题生成课需要对情感目标的触及,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升华,因此对情感目标的涉及就不是可有可无。下面举例说明。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A 问题生成课时,一名学生大胆提问:“对于环境污染这样的问题,我不知怎么具体解决, 我提不出有关的情感问题?就是提出问题来, 我们也不知怎么回答。”如何将情感目标落到实处,落地生根,触动学生的心灵,并转化成学生的具体行动呢?我这样对全班学生说: 人人少浪费一张纸,就可以保留一片森林,世界就都多一片绿色。人人少开一天车,就会减少雾霾天,我们就会多一片蓝天。环境问题一直和我们每一个人有关,并且息息相关。Small things can make a difference and change the world.What should we do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学生豁然开朗,就这样情感问题自然生成。

二、高效设计、有效使用的保障:教师深挖教材,准确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预设,就是要精心扎实地备课,预先设置课堂内容和活动,它是课堂有序教学的蓝图,是落实单元整体问题学导模式的方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预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在进行教学目标的预设时,应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既关注知识技能的获得,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节课学生要学习什么,能做些什么, 能力和情感因素能得到怎样的发展。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3 Section B的文章时,根据这个这篇文章的特点,将知识目标定在掌握文中的重点短语;将技能目标定在组织学生识别和准确翻译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从而准确理解文章,将情感目标定位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二是精心预设教学过程,选择好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高效设计、有效使用的关键:教师多方问题的有效整合。

一枝独秀不是春,生成单的高质量问题还来自于其他老师对课标、文本的理解及所教班级的情况汇总。所以要达到问题生成单的设计要求,有效使用,就必须学科组内整合问题资源,一是将每位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整合打磨,二是将各任教班级所产生的价值问题进行整合,这就要求学科组内加强集备,勤于交流,获取相关信息。下面是我基于其他老师的问题生成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Unit14 Section B 的问题生成单,具有目标性、情境性、综合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易于学生掌握重点,易于学生发展思维,易于学生表达自己。

“机会总会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应落实我校的模式精神, 使问题生成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思维,让我们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质疑问难的场域,成为探寻真理的地方。

猜你喜欢
单的预设目标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临床日常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基层医院ICU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