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互联网+案例教学”

2016-09-20 11:55陈喆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案例旅游同学

陈喆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基于网的教育”实验项目,研究在深刻改变教育关系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自主更自由地学习。

一、研究背景

“基于网的教育”的认识起点有两个:一是未来社会一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怎么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二是如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服务,该怎么重新设计现在的教育。就世界范围而言,“基于网的教育”已经形成不可遏阻的潮流。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大举改革,国内京、沪、粤、苏、浙等多地已开展了iPad进课堂的实验。

案例教学起源于欧洲,1919年哈佛商学院开始推广使用并对其备受推崇。案例教学法目前在商业教育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影响早已波及美国以外的国家。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高中地理运用案例教学。相比一下,初中地理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认为,若是把互联网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应当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旅游产品设计》正是为论证此猜想设计的一个系列课程,是一次有益尝试。

二、研究思路

《旅游产品设计》是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内容,包含项目动员、方法指导、小组课堂内外合作、中期评估、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环节的系列活动课程,共2周、5课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方式,选取一个学过的国家或地区,设计符合特定需求和对象的旅游产品,各课时安排为:

第一课时,课程说明、小组划分、任务分配,要求各小组拟定旅游产品草案。

第二课时,学生参考课本,借助iPa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旅游产品方案,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条件,保证课程的“地理味道”。

第三课时,中期评估。邀请旅行社经理来到课堂,听取各小组介绍并从行业角度给出修改意见,保证产品在售价、行程可实现性和安全等方面的合理。

第四课时,成果展示。该课时为市级公开课,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旅游产品,听课老师通过配发的iPad中的投票软件,现场评分。

第五课时,提升总结。下发测试题,学生在iPad中完成,软件自动批改,教师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重点讲解,学生记录心得体会并共享。

三、精彩呈现

下文为第三课时中的精彩环节。

铃响后,各个小组依旧忙碌地做着中期汇报的准备。同学们娴熟地操作iPad,有的在用Keynote软件美化演示文稿,有的在Pages软件中修改着产品文稿,还有的使用Safari浏览器“百度一下”,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分享资源。

第一组的汇报人把iPad的界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开始了陈述。这组选择了《美国》一节设计产品,结合学过的美国是移民国家,东西部山地、中部大平原的地形地貌,农业高度专业化和机械化,以及工业发达,东西海岸和五大湖地区分布知名大城市等知识点,设计了一条串联起几乎所有美国著名景点,同时可以感受美国社会经济特征的旅游路线,甚至有一个环节是“乘坐连接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寻访华工建设铁路的丰功伟业”。规划中一切都很美好,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刻出发。

汇报结束,掌声热烈,第一小组的同学很是得意。但彭经理就费用和时间成进行了提问和点评,使得该组同学意识到,他们的产品行程异常紧凑,并且费用昂贵。

同学们听了之后都若有所思,并悄悄行动起来。笔者注意到,第一小组的成员在整理刚才的点评记录,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在“去哪儿网”等网站上重新搜索房价和酒店价格。这是把互联网引入课堂后产生的一大变化——学习计划是持续更新的,学习成果是不断生成的。

之后的几组同学,在汇报的时候,已经能够自我点评一些问题,如总价过高、行程太紧张、特色不鲜明等。例如,第三小组的产品是中东地区,一开始他们没有想到迪拜帆船酒店在旺季极高的房价,也没有认识到西亚早已被外交部提醒谨慎前往,旅行社是不能发团的。到下课前第8小组做汇报时,虽然旅游方案已被他们自己几乎彻底推翻,但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做出了一份看似粗糙的方案,但图文结合,思路清晰,设计合理。不仅我和同学们都觉得很棒,彭经理更是激动地说:“暑假的时候,欢迎同学们到我们旅行社来实习!”同学们听到这么高的称赞,喜悦和满足写在脸上。

四、反思总结

在接下来的两个课时中,学生都以远超预期的成功,证明了作为课堂主体的他们有无限潜力。通过尝试“互联网+案例教学”,验证了我的猜想,使得我再一次认识到“基于网的教育”的巨大优越性及开放的地理课程的巨大魅力。

课程中,连接网络的iPad的使用贯穿始终。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解答心中的疑问,可以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尽情交流所思所想、交换资源,学生的创意被及时记载和分享,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积极性被无止境地调动,对地理学科的喜爱呈指数型增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和专家,组织学习的开展而不是直接讲述知识,提供专业意见、提示解决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判断对错。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稳固确立,学生对于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准备更加领先。课程学习过程不仅发生在课堂,还延伸到了课后。哪怕是在家里,小组之间依旧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想法、交换资源、上传作品,网络将教学时间和空间都无限扩展了。

总的来说,在《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研究和探索中,笔者对“互联网+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有了初步成果,感受到其给课堂带来的冲击和革新。只要坚持创新、不断探索,“基于网的教育”势必有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案例旅游同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旅游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