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六需要”

2016-09-20 18:16张炎祥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张炎祥

摘 要: 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办法化不利为有利,做好“六个需要”做好的事,就一定能上好科学课。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六需要 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科学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科学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科学课教师兼职多、专职少问题,教学仪器短缺问题,学生和学生家长不重视科学问题等,使科学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但是科学教师要想办法化不利为有利。做好“六个需要”做好的事,就一定能让科学课堂更出彩。

一、科学课堂需要做到乱中有序

通过多年科学课堂实践得出,科学课堂不要怕“乱”,只要能做到科学组织、乱中有序即可。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这时常常是比较乱的时候。此时是教师参与学生实验、讨论、指导之时,学生要合作、表达、讨论,哪里可能是安安静静的。只要他们都有参与实验,不出格(大声喧哗、跑来跑去、争抢器材……)就好了。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实验,此时可以(小声地)播放一段轻音乐,计算好时间,要求学生听到音乐结束时,必须安静,老师视情况进行下阶段安排。让学生养成听从指挥、动静分明的习惯,做到这点非常重要。

二、科学课堂需要做好课外延伸

小学科学新课标就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例如:六年级下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课的开始部分就是开个科学讨论会,如果没有课前布置学生做“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这个科学讨论会就是没法开的。而且这个实验最好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因为铁钉生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定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一句话,没有课外延伸是无法上这节课的。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了兴趣课外延伸就是很自然的事。学生如果对科学没有兴趣,课外延伸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三、科学课堂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学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年轻教师一定更有体会。例如:我们上四年级《各种各样的花》,先给学生展示大量的花的图片,既可以欣赏花的美丽,又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花,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很多,这里不过多讲述,主要谈谈课件问题:(1)充分利用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有些不适合的地方修改或增加自己的东西就好了。(2)自制课件,怎么制作课件不需要讲(有专业的书籍),说说课件资料的积累。例如图片资料的收集,现在基本上的人已用上了智能手机,看到好东西、适合上课用的就拍摄下来,建立图片资料库,几年下来我的图库中已经有几千张图片;图片资料的收集还可以从网络中搜索,再分类放到图片资料库中,要用时就可以放到课件中。

四、科学课堂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器材

有些教师常常抱怨缺少器材、药品。实验资源,国家配备了不少的器材,关键是老师有没有用心找。我去过一些学校检查器材使用情况,有的是崭新的,有的是堆满了尘埃,看样子都没有用过。再说,同一个实验可以用不同的器材,可以取得一样的效果。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实验器材就可以自制、自购、积累。例如:上六年级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要做“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的实验,实验室没有现成的硫酸铜溶液,需要老师自己去农资商店购买硫酸铜,然后自己配制。一句话,在充分利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不能等、靠、要。应该主动到器材室寻找、试用,有的需要修一修再用,加上自制一些,购买一些,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科学制作需要大胆放手

相信学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科学的制作就需要大胆放手。例如: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用报纸做一座“桥”。我每次都会加上一个限制条件:只能用一张报纸(一张标准版闽西日报)。然后放手让学生做“桥”,这里我特别强调“放手”,因为你不“放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束缚,做出来的纸桥就会千篇一律。记得我第一年很“放手”,学生作品五花八门,有许多很好的创意,我简直惊呆了。

第二年又上这一课,在学生制作之前,我让学生欣赏上一届学生的作品。“哇!太美了!”“哇,承重能力这么好!”老师不时作点评。结果,学生做出来的纸桥只有两三种:一是那个老师评价“最美的桥”,另一种是“承重最好的桥”,其余好的创意几乎没有。从第三届以后,我只提要求和条件,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年年都有好创意、好作品。科学的制作需要大胆放手。

六、科学作品需要及时评价

科学作品及时评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接着刚才的话题,学生制作了作品——纸桥,心里肯定想知道:“我做的桥好吗?”“符合要求吗?”“能得到好评吗?”那我们就开个科学讨论会(评价课),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首先由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创意和优缺点;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可以怎么美化、改进;然后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评分。当然,这里可以重点评出:创意最好的、最美的、承重最好的、跨度最大的、最有价值的(坚固、美观、省材)作品。

每个班评出的好作品要拍照(人和作品一起拍),存入实验室电脑图库中,作永久的纪念。并适时在其他班上表扬另一个班同学什么地方做得好,让他们看桥又看人,这样学生感到很“露脸”,兴趣高涨,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说:“老师,我想重做,可以给我加分吗?”我说:“可以呀!但是要有更好的创意(这时强调的是创意好,不要作简单的模仿)!”

又如:六年级下册《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中布置学生课外做张月球卡,《月相变化》一课中布置学生制作月相变化图。我都及时作出评价,对好的作品在各班进行表扬,并且及时录入电脑图库。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科学课。

总之,科学教师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既要看清自身的不足,又要看清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学习和积累,就一定能把科学课上好。学无止境,我们对科学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