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为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016-09-21 14:16刘耿斌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重点途径

刘耿斌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作为并列的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反映了时代对数学教育新的要求。数学课堂教育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积累直接经验,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 意义 途径 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查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它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包括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积累与教师为学生数学学习而设定的教学活动及学生个人在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有关。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它不仅指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等,还要求学生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一定要有“数学味”,即有真正明确的数学内涵与目的,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遵循数学的思维,自然而真实地展开,不能只要结论而忽视思维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即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及富有创造性的合情推理思维。

一、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接触有关的信息,并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观念解释这些信息,再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构建知识,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习过程性目标的重要体现,它既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的必然经历,又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必然过程。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经历富有个性特点的认知过程,可以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体会数学学习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从而形成反思质疑、实事求是、改正错误、坚持真理的处事态度。

二、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既有实践的经验、思维的经验,又有学生情感的经验,也就是数学的“过程性”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仅以初中生数学学习为例):

1.从生活经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经验。如正负数相加的问题(计算-10+2),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温度计:零摄氏度以下为负,感受负数的意义;零摄氏度以上为正,感受正数的意义。通过对温度下降上升的直观认识让学生领悟负数加法运算的意义。同时,我们可以由生活中向不同方向行走的经验,让学生领悟负数加法运算的意义。方向定位:原点向东为正,原点向西为负。-10+2则表示先向西走10米,再向东走2米,学生很容易理解此时应在原点以西8米,应表示为-8,进而理解带有负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因此,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问题情境教学载体,让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形象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生活经验中获得数学基本知识,更好地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2.从综合实践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综合实践课是以问题为载体,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学生实践应用为追求的课外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经历动脑、动手、动口的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从中学会如何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学会对知识的梳理整合,感悟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积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经验,在实践中收获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得到综合发展。

三、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数学课堂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才能顺利完成,教师的专业引领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即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活动要有数学味,要体现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要特别注意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经验积累。抛开学生思维的数学活动是没有意义的。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为了动而活动的数学课堂是乏味的,是流于形式,看起来热热闹闹很花哨,但学生从中有无所思所想,很难收获学习经验,那样的数学课堂是无味的,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数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学生独立的思考、猜想探究、反思质疑,也要有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富有个性特点的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是学生数学再创造,从“头”想问题、做问题的全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过程。

3.知识、技能、思想经验相辅相成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同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更是数学思想方法展示应用的过程,而要想很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就必须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的。可见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基”目标必须都重视,共同发展,那样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2]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青.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调查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4]郭玉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5.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重点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重点推荐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