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在有效课堂的路上

2016-09-21 14:17胡家宝杜解琼钱立凯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被除数小数点除数

胡家宝+杜解琼+钱立凯

摘 要: 有效课堂是指问题设计精准,情境创设适当,以学生自我展示和互动交流为主体,以教师价值追求和关键点拨为核心的课堂。本文通过评析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

海德格尔说:“教育永远在路上,在旅途中。”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寻觅着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根在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上。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师要寻觅知识的生长点,寻觅儿童生活的情景,寻觅解答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教师要直击教学核心,高屋建瓴地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着师生共同的智慧,让学生通过探究,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同时,教师要适时“亮剑”,亮出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以此打造简约、有效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寻觅认知生长点)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

3600÷600= 360÷60= 36÷6=

众生回答:都等于6。

教师:同学们如此神速的口算能力,老师很佩服,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1:用列竖式的方法很快能够算出。

教师:好,学得扎实。

学生2:因为600×6=3600,60×6=360,6×6=36,所以都等于6。

教师:很好,能用乘法的思想解决除法的问题,其妙!

学生3:(很自信地)不用那么复杂,一看这三道题就有规律,就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只要算“36÷6”就是它们的得数了。

二、探究新知(寻觅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太好了,真聪明!这就是“商不变规律”的应用(板书:商不变规律),下面谁来猜想3.6÷0.6=□,可同桌讨论。

(课堂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有的说等于0.6,有的说等于6。)片刻后,学生纷纷举手示意回答。

学生4:根据“商不变规律”,3.6÷0.6是将36÷6的被除数36和除数6同时缩小10倍,所以,商不变,等于6。

教师:真是位小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

(几分钟过后)

学生5:可以把3.6÷0.6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10倍),变成36÷6,于是,就等于6。

教师:以上两位同学都是根据“商不变规律”把小数除法转化为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找到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由上述同学们的解释可见,有了“乘法”就有了“除法”,“乘法”这个“妈妈”生出了“除法”这个孩子,有了“整数除法”就有了“小数除法”,这种将“除法”问题转化为探究“乘法”的问题,将“小数除法”问题转化为“整数除法”问题的“转化”意识,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要将这一思想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评析:直击“问题设置”核心,让学生在口算中自觉与“商不变规律”(认知生长点)建立联想,通过类比、归纳、猜想、转化,从而找到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解题方法。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进一步思考以下三题的计算方法,并说明每一步的算法。

2.56÷0.16= 16.9÷0.13= 0.544÷0.16=

(大约2分钟后,很多同学举手示意要求说解法。)

学生6: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转化为整数除法就可以计算了。

教师:是不是一定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转化为整数?

学生7:(手举得高高的)只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就可以用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小数除以整数”进行计算了。

教师:哦,我还为是要将除数和被除数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们都变成整数,这位同学的想法比我的好得多了!下面哪三位同学能上台来板演,并讲解这三题的计算方法?

学生:(全班学生都举手)8、9、10,分别上台板演上面3个小题,并分别作了如下讲解(众生以专注的神情倾听着、审视着)。

学生8:2.56÷0.16 256÷16=16(竖式略)

学生9:16.9÷0.13=130,确定扩大多少倍要以能使除数变为整数的最小倍数来确定,所以,16.9÷0.13应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使其变为1690÷13来计算,也就是说,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学生10:0.544÷0.16,我这题也是只要把除数0.16扩大100倍,变成16,就可以计算了。具体是:

(教师要联系整数除法启发学生想:用16除54商了以后,第一次余6,不够除,要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化为64个十分之一。)

教师:真是三位出色的同学老师,从问题出发,都能很好地利用“商不变规律”找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对照刚才上台板演的三位同学老师的讲解整理,梳理好计算方法,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真的理解了吗?

评析:教师有效控制着课堂节奏,并不让学生一讲到底,该停就停,让学生真正理解同学老师的解法,给学生一个咀嚼消化的过程,而不是被极少数同学的精彩板演所迷惑,误认为学生真的理解了,掌握了。

(几分钟过后)教师:听了刚才三位小老师的讲解,现在会计算小数除法了吗?还有不理解的同学请大胆质疑,(有两位同学举手)。

教师:请学生11说说哪里还不理解。

学生11:(带着怀疑的神态说)我会计算了,但我想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直接列竖式计算可能没这么麻烦。

教师:说得好,有思想。那我们通过一道题来试试?

(板书)2.56÷0.16=

0.16——请问,商几?

(教室变得热闹起来,讨论声一片……)

学生11:(不好意思地说)无法试商。因为被除数的2是除数0.16的十几倍,不好表示,看来还是只有把除数化为整数才能计算(全班同学掌声雷动)。

教师:只有把除数0.16运用“商不变规律”将这道题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才能计算。好,学生11能提出这样很有挑战性的问题,真优秀!下面请学生12说说哪儿还不理解?

学生12:按前面的方法我会计算了,我认为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为整数,会更简单。

教师:又是一位有见解的同学,那我们大家同样以一道题来验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为整数,看是否简单?

(板书)0.544÷0.16=544÷160(按被除数转化为整数来确定扩大几倍,前面是按把除数转化整数来确定扩大几倍)

(学生被绕得烦心了)能计算吗?简单吗?

众生:能计算,不简单,变得更难了!

教师:所以,只要按“商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可以计算了。

评析:学生提出了挑战性的想法,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考是随着新知识的获取在发展,是真正思考、验证的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思维的发展源于教师促使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源于执教者的授课智慧,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因为纠缠,课堂厚实了许多。”

教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小数点该怎样移动,这样移动的根据是什么?

3.小数点的移动,以谁为标准?为什么?

(讨论的过程及结论不再赘述)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①计算小数除法时,________的小数点要和________的小数点对齐。

②计算小数除法时,以________为标准来确定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使变为整数,根据是________。

2.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1.6÷1.6= 1.6÷1= 1.6÷0.4= 3÷1.5=

49.5÷1.1= 49.5÷1= 49.5÷0.45= 4.5÷1.5=

教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缩小反而或扩大几倍;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即“商不变规律”。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不对,错在哪里?

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后,针对情况做集体讲解,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

1.小芳攒钱想买一套售价为18.6元的《百科知识》丛书,它的平均单价为每本3.72元,小芳攒够了钱去书店买书,刚好碰上书店提出促销,这套丛书现只售13.9元,小芳就用剩下的钱买了单价为每本2.36元的笔记本。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评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实在在的有效实施,教好教材与用教材教好,教好教材不容怀疑,用教材教好却空间很大,在巩固训练中,教师直击知识核心,不是依教材点作业,而是设计了凸显核心的填空题、计算题、判断纠错题,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同时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是有效的。

终评:从“商不变规律”出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课堂上学生的思绪,伴随着问题而打开,由易到难是自然的,问题的解决是顺理成章的,一节课如果回头看,学生不仅惊叹……我竟然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啊!这道题的本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

就这节课而言,真正在讲课的是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十个人的教学中怎能只有一人是老师呢?同学也是老师,那么老师是什么?是导师,同学中的老师,需要我们的导师给他们提供舞台与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其他学生的老师,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与适时点拨,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好老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吴存明.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7.

[3]陈华忠.确立教学中的“核心问题”[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10.

猜你喜欢
被除数小数点除数
小数点添在哪儿
求被除数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巧求被除数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