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6-09-21 18:12周井花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高中生物

周井花

摘 要: 学生提问的现状是: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预设不允许、班级提问氛围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正确评价学生的提问。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方式

谈到“提问”,大部分人想到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模式,其实提问主体存在多元化,分为三种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目前后两种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严重欠缺,这导致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学习,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一直是笔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学生提问情况的现状调查

1.不敢问。

某些学生对教师存在敬畏感,甚至是害怕严肃的教师,某些学生怕教师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某些学生怕别的同学笑话他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前课后部分学生不敢问。

2.不想问。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是不想问,一种是不想对教师提问,可以问班级其他学生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其实还算可以接受。另一种是不想对任何人提问,自己想想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放弃。

3.不会问。

笔者经常对班级生物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说:“看书做题的时候发现问题要来问啊?”可是学生往往会回答说:“老师,我不知道要问什么。”

二、学生提问能力欠缺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中生物选修班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很多,必修三本书共70个考点,选修两本书共20个考点,还有20个实验的考点。例如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中,学生应明确认识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单个神经元上信号的传导,两个神经元之间信号的传递等。2016年笔者所任教的高三两个班分别是生物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要比普通班好,这表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会影响学生的提问能力。

2.课堂预设不允许。

经常听各种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每节课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一步步地进行。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几乎从来没有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举手向教师提出问题,中途打断课堂流程的。相信这是对上课教师应答能力的一种挑战,往往是不被上课教师允许的预设情境外的状况。虽然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提倡学生主动提问,但是教师反而无形中给学生以这样不好的暗示,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班级提问氛围差。

经过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很容易发现同一班级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会相互影响。有的班级学生都很主动地提问,有的班级学生几乎很少提问。随着高中课业负担的加重,目前大多数班级提问氛围比较差,一个良好的班级提问氛围能让学生更多地思考与进步,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1.兴趣浓厚,师生和谐——提问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是最重要的一节课。从分子说到细胞,从细胞说到生物圈,从基因说到遗传变异等,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之甚少的状态到对高中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大的跨度,让学生勇于探知、思考、提问。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乐于向教师、同学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同学共同探讨回答。在课堂外,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生活中给予关心和帮助,多沟通交流,学生也能敢于问问题,敢于质疑课堂上教师的观点,与教师共同探讨一些生物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发挥最大的潜力教,学生尽自己的全力学。

2.立足生活,超越课堂——提问的源泉。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把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自身出发,调动思维,更容易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一节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及有疾病家史学生家族内的分组调查,然后汇总统计,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疾病的介绍。教师利用PPT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介绍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区分遗传病与非遗传病,不同种类遗传病的特点,如何预防和监测遗传病的发生。在课堂上促使学生主动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提出疑问,由班级各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分析、互问互答。学生通过对身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一方面提升对知识点的辨析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为学生提问创造良好的条件。

3.过程管理,善于引导——提问的生成。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重要的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形成问题,相互探讨。

(1)课前预习——提问的开始

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快速浏览一遍教材,会有部分知识点不能读懂。学生带着疑难点,继续熟读第二遍,仔细钻研,可以借助网络、教辅等方式帮助解决。学生会把没解决的,以问题的形式记下来,上课时认真听教师是如何分析、如何解决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课前预习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认知的前提下,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会更快更好。

(2)课堂学习——提问的高潮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想的时间,每当学生接收到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就会与已有知识进行相互比较,异同点是什么?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的工具之一载体时,学生就问载体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区别。在学习基因表达载体时,学生就问启动子与起始密码子、终止子与终止密码子的区别,通过熟读书本内容,相互探讨得出结论。

教师要给学生说的机会,经过说的训练会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还要给学生做的时间,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得以解决。如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1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中,为了介绍限制酶的知识点,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五种不同限制酶的纸片,上面写明相应的核苷酸序列。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说出限制酶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剪刀模拟限制酶对识别序列进行剪切,再让学生观察剪切后不同末端的特点,区分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在课堂上,学生发现黏性末端大部分不同,也有两个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将不同切割片段进行连接,有学生提出假如用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开,但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之后,能被原来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吗?这是一个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当然,高中生物课中有20个实验考点,就会有很多学生实验课。如学生在做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课题1《DNA粗提取与鉴定》,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用自带的不同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不同组学生做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或成功或失败。然后学生提出:哪种实验材料做的效果更好呢?实验过程中哪些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提取不到DNA呢?能否对实验过程做一定改进呢?

(3)课后复习——提问的升华

课后复习时,要做好几件事:尝试回忆课堂上教师上课的内容,接着看教材内容,整理笔记,然后做课后作业,最后学生会发现不少疑惑,这时教师一直引导学生以问题形式记在笔记本上,在下节课前或者课堂上得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提问成为一种常态。

4.合理与否,值得提倡——提问的评价。

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肯定。教师科学评价可以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找出他们提问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说减少教师的提问,相反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缸水”。

参考文献:

[1]赵卓,董思琦.探讨多元互动提问模式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16(4).

[2]徐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及其解决策略.黑河学刊,2013(12).

[3]朱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瞿红军.加强问题意识培养,打造高效生物课堂.CEPE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5]王兴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