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阳光洒向教育一隅

2016-09-21 21:51曹春雪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群体

曹春雪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城镇化的进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变相对贫困的家庭生活而涌进城市,成为城镇化进程的建设者。但是这些“打工族”中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专家测算,我国“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8.05%,其中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期“留守儿童”占65.28%,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迅速扩大。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期待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作为一名直接与这一群体亲密接触的少先队辅员,更要对这个群体加以关注。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从我校所处的地域来讲,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家庭收入和开支的差距较大,很多家庭出现父母单方或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进城务工农民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直接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作为少先队辅导员,不难从平时各种少先队活动中发现,这一群体的儿童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不合群、易嫉妒、具有破坏性、煽动性、叛逆心理严重,拉帮结派、欺负同学、说谎、容易将同学带坏,我行我素、不尊敬师长、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

儿童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上面会有怎样的图画,要靠教育这支画笔刻画,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无论从家庭教育还是从学校教育来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

在家庭生活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情感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很难与子女交流,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薄,孩子缺乏安全感,即使交给祖辈和亲戚抚养,也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和精力上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之职,基本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使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表现为孤独内向、失落自卑、孤僻、恐惧、失望、敏感、习惯于防卫别人等,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管理,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也没有为他们安排特定的教育内容,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本身就存在更多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很少有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但这些对“留守儿童”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我发现“留守儿童”大多是“双差生”、“问题生”,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自觉性不强,甚至有厌学倾向;每次家长会上,80%“留守儿童”来的家长是老人,还到不整齐,辅导员与家长沟通交流很费劲;即使和这些“留守儿童”交流起来也非常困难。

怎样才能使这一群体的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呢?这是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儿童的教育,我认为更是一种爱的教育,因此关爱他们,理解他们,是让他们快乐的前提。“留守儿童”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更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更渴望与父母和辅导员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尊重他们。辅导员不能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也不要粗暴冷硬地刺伤孩子。要以大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平等自由地交流,倾听他们的诉说,尊重他们的选择,分担他们的悲伤,分享他们的快乐。

我认为,教育是一种在对教育个体肯定基础上的牵引。

所以首先要赏识他们、鼓励他们。“留守儿童”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其他儿童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我们要自始至终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一个关怀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他们的整体面貌。

其次引导他们、塑造他们。“留守儿童”同样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引导他们求知。要培养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的习惯。二是引导他们做人。辅导员在为人处世方面必须给他们做出榜样和示范,诸如真诚、勤劳、热情、善良、表里如一等,并支持引导孩子去经历、去体验。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教育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要使整个教育的效果理想化,辅导员的力量还是薄弱的,还需要学校这一系统的教育基地的努力完善。

学校方面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我们可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强化家、校、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把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就读,由学校统一管理。安排特定的学习和心理辅导老师,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问题,这样的辅助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最后,我们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和整治,净化社会环境,让网吧、游戏厅、赌博和毒品等远离孩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社会关爱,做到由点到面地对“留守儿童”给予关注和帮助,让孩子们在关爱和温暖中健康地成长。

重视每个少先队员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把阳光洒向教育的每个角落,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你、我、大家和整个社会的努力。

猜你喜欢
少先队辅导员群体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