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6-09-21 22:00包莉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情况交流班级

包莉

一、案例描述

刚入学时Z(化名)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女生。虽然在众生中不算特别突出,但是我对她的印象不错,只感觉她是那种不爱与人交流的内向的孩子,其他都挺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急转而下,她开始连连出状况:宿舍、教室、包干区的劳动卫生不愿意动手;上课无精打采,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不认真;有时候需要第七节课开班会,她和另外1个学生不打招呼就先去洗澡、吃晚饭;绝大多数老师都觉得她是班级内属于不服管的小部分学生,有独树一帜的想法,交流时,眼神中总带着或多或少的不屑,傲慢的口吻,总和老师对着干,让人很不舒服。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告诉我,她很不服管,班委的话根本不听,有时还和好朋友一起辱骂管纪律的同学,班级的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她扣的……

过了不久我发现她跟一个高年级的女生走得很近,这本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在这陌生的环境,有个学姐帮帮忙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她的交友言行略有不妥。几次三番,我都撞见她跟那位女生走得特别近,而且听班上的学生干部汇报的一些内容,我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在萌芽。

问题掌握得差不多了,我找她谈话,希望她在新的环境里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业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每次谈话,她就是一言不发,眼睛不停朝天看,脚还一抖一抖,一副我就是这样,你能奈我何的样子。她成了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

在多次谈话无果后,我和Z的父亲取得联系:父亲说Z脾气倔强,初中在学校还好的,不过跟老师顶过几次,在家娇生惯养,他们不怎么管得了,请我多帮忙多照顾。Z知道我找她父亲后,晚上开始不断给我发消息:大体意思是我找家长也没用,如果惹火了她,她就离开学校,要我好看,让学校难堪。想到Z的行为和那些消息,我心都快冷了,算了吧,连她父母都管不了,或许她真是“不可雕的朽木”。但我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她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

想到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可能我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比说十句批评都管用。为此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开始有意识地发现、挖掘Z的闪光点。一有机会,就表扬她、赞美她,同时注意表扬和认可她的优点:如在宿舍把鞋子排整齐了,作业按时交了,听课时把头抬起来了,等等,还把管理班级的机会交给她。她感觉到我对她的善意,我的话也多少能听进去一点。我暗暗下定决心要让她对我敞开心扉,我要站在她的角度看待问题。慢慢地她和好朋友开始遵守纪律,对学校、班级管理没有那么排斥,虽然还是那么冲动,但不再是油盐不进。我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持续不断地鼓励她、激励她。否则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是有效的,没过多久又会旧病“复发”。

对于她的交友问题,我通过多方面打听,发现与Z一起的高年级学生是个优等生,各方面都不错,于是我想到学生互补的方式,让高年级的学生带动Z;我也做好她周围好朋友的工作,让她们用心感化她,让她们代替我的说教,用自身影响她。我还与各位任课老师沟通,密切关注Z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让任课老师上课适当提问Z。

我与家长始终保持联系,家校互通,共同关注Z的身心教育。我对她更加关注,只要有一点点苗头,就立即与她交谈,帮她分析自己的不足,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Z也在我多次特别照顾下,学习、交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上课都能看到她比较认真地听讲,难得开小差也绝不影响他人,开始服从班团委管理,有不同意见会提出,不屑的感觉少了很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不能尽快赶上,会看小说,可能再次复发。

二、案例分析

不同于男生,女生在特殊时期,心理、生理都会有很大的改变,如果不加以干预、引导,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大问题。像Z这样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小团体,她们自认为不错的言谈举止,往往会损害更多同学的利益,给管理班级的班干部带来麻烦。必须以坚决的态度,及时制止。

制止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先了解情况再采取措施还是必要的环节。传统说教在这种情况下会失去一定的效力,甚至完全失效,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我选择根据Z的情况,与两个学生进行沟通,从两方面了解Z。与另一个学生的班主任交流,掌握她的情况。初步掌握基本情况后,我选用学生互助方式,先从高年级女生入手,提议她带动Z学习,改变两人的关系为互助学习的小组。

其次,我会与各老师交流,让他们帮我密切关注Z及周围同学的上课情况,必要时,课堂即时提问Z,促使她上课认真听讲,不打扰周围同学。我认为女生再如何不服管,她们的脸皮始终比男生薄,会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我相信,这种方式可以让她有所改观。

我与家长交流是因为学生一年中,只有在校时间跟我接触,其他很多时间,还是与家长接触。需要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希望与家长实时沟通,掌握孩子在校外的表现。希望家长了解我的意图,向家长讲述我的方案,促使家长与我站在同一阵营,让学生在校、在家都能接受教育,从更大程度上、在更短时间内,对她进行改造。

三、案例思考

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不难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各有特点,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学生,处于认知世界、社会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更多引领与指导。

(一)加强情感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枯燥的说教,空说大话、道理、理论,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而言,是完全没有作用的,甚至可以说,学生会越听越烦,尤其是上述Z这样的学生,他们本来就不屑管教,如果还一味用说教方式,极容易厌烦。但是如果将说教人变一变,将说教方式改一改,让问题学生的同学、学姐、学长作为那个说教老师,将说教内容融入一些故事,加入一些日常聊天主题,往往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兴趣,在心理上不抵触这种说教与教育,老师再适当课后找学生“喝喝茶”,站在老师的角度给予学生帮助。甚至可以跟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相对和谐的友谊,在平等的高度,一起分析事件,让学生感触,让学生领悟故事的内涵。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发挥学生的优点,应该适当给予肯定,让他们在能充分发挥的空间里有成就感,这种鼓励式的教育对大部分学生都是有用的,关键看老师能否发现切入点,并且持之以恒,现在的学生自控性比较差,一次肯定可能只管用1、2个月甚至1、2个星期,经常给予适度的肯定和发现新的闪光点对于学生保持较好的习惯和态度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这样对班主任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二)充分尊重学生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避免对学生心灵造成伤害。学生还是在发展中的不成熟个体。我们需要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帮助,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三)做好家长工作

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情况下,并不是为了告状,让家长训孩子,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让家长配合教师,用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双管齐下,让学生更快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方能祛除病灶,教育同样如此。与家长通气,不主张骂学生,应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管理、改造好“问题学生”。

猜你喜欢
情况交流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不称心的新班级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