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跨境民族民间文学对比研究

2016-10-08 00:17尹彦娥袁国芬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

尹彦娥+袁国芬

摘 要:中泰跨境民间文学是指生活在中泰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学叙事。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跨境民族,本文以中泰两国苗族的创世神话和动物故事为例,归纳整理跨境苗族的民间故事,为比教学理论作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泰跨境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促进跨境民族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关键词:跨境民族;民间文学;创世神话;动物故事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民称“三苗”,居住黄河中下游。经过漫长的历史,三苗的部分支系逐渐南移至江淮,以后又迁往洞庭湖入湖南中部。秦汉之际,三苗的一部西迁,进入黔北、川南、滇东;一部南迁入湘西、黔东南、铜仁、松桃等地的“五溪”及广西大苗山,之后迁入云南及东南亚。

苗族在中国居住的最多,分布也最广。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苗族503万多人。苗族人口约54%居住在贵州,17%居住在云南,16%居住在湖南,8%居住在广西,3%居住在四川,海南省和湖北省西南角也有分布。在泰国,主要分布在夜丰颂府、清迈府、难府、清莱府、碧差汉府、达府、甘烹碧府、那空素旺府和童仑、布雅、帖府、克内等地区。

一、中泰跨境苗族民间文学概述

中泰跨境民族在族源上的同根异枝和在文化上的多层共生。由此提出“中泰跨境民族文学”是居住在中泰两国的跨境民族之文学。具有多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文学主体是中国与泰国两国的跨境民族。不仅仅包括苗族,两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也彼此跨境而居。第二层涵义是指其文学多元文化的融合。第三层涵义是指内容上包括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部分,尤其偏重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中的民间叙事文学。

神话是反映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是原始先民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了解自我的一种证明。此外,神话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因此,研究神话可以让我们了解民族性的根源,以及那些殊途同归的共性。

二、中泰跨境苗族的创世神话

苗族的创世神话主要是洪水故事和兄妹结婚,而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是苗族人民流行最广最古老最庄严的民间故事。据专家考证,中国史籍记载之伏羲与女娲,源于苗族的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

1.中国苗族的创世神话

数千年来,苗族不断地辗转迁徙,各部分彼此隔绝,以致形成了许多方言和土语,据解放后我国语言学家的调查研究,苗语分为三大方言,即西部方言、中部方言和东部方言,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三大方言区广泛流传的创世神话有《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是叙述洪水始末和作为洪水遗民的两兄妹如何结婚、创造人类、繁衍子孙的神话。有传说故事,有叙事诗歌,基本情节相同。虽然各地区所流传的资料,名称和体裁等不尽相同,它们的母题却是相同的,那就是: 由某种斗争而引起洪水,由洪水劫难而引起洪水遗民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类。

西部方言区,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云南文山地区的《黄水潮天》、《伏羲姊妹造人烟》、《起祖歌》等3份,云南东北部地区的《洪水滔天》歌4份,传说故事《洪水的故事》5 份; 贵州西北部地区的《洪水滔天歌》5 份,传说故事《人祖神话》、《苗族祖先的来历》等6份。

中部方言区,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黔东南的《洪水滔天》、《兄妹结婚》等叙事古歌 8 份,《祖先的传说》、《姜央兄妹》、《奶奶的故事》、《奶奶的来历》等传说故事 10余份; 广西西北部的《洪水滔天与兄妹结婚歌》等 2 份。东部方言区,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叙事诗歌《奶傩杩傩》1份,传说故事《德龙爸龙》、《雷公和高比比武》等4份。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苗族三大方言区都普遍流传着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的创世神话。这些故事的母题基本上是类似的,以下是借鉴侯哲安先生在《中国南方古代传说人物考》中的洪水故事列表:

侯哲安先生列表后接着说: “上面二十个苗族的洪水故事,一致反映了洪水泛滥,灭绝人类,兄妹一同避水得救,结婚生子,割切变人。

2.泰国苗族的创世神话

泰国苗族的创世神话有《??????????????????》(人类的起源)、《??????????????》(《????????????》《????????????????????》《???????????(??)》《???????????》。

苗族的起源和东南亚很多洪水故事相似,都是经历了一场洪水之后剩下一男一女是兄妹。洪水过后,他们从葫芦里走出来,发现自己是世上剩下的最后的人类。如果不结合,人类就会从世界上消失,结合了彼此又会很尴尬,因为是兄妹。他们于是找见到的所有东西预测,先是见到山顶上的磨,他们就一人一边将磨盘和磨轴推下山,当磨盘和磨轴到达山脚时根本不愿意停下来,直到又汇合成一体。就去问它他们是否应该结合,不管他们找什么东西测试,得到的旨意都是应该结合。他们想着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于是就结合成了人类的始祖。

三、中泰跨境苗族的动物故事

苗族动物故事是苗族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通过民间想象形象地传达出苗族文化进程中的生命信息和精神内涵,而且以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演绎了苗族传统美德和民众的审美取向。其故事中的冒险想象、英雄想象、报恩想象折射出苗族社会对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扬善弃恶、重义轻利等优秀品质的崇尚,透露出了苗族人民独特的文化精神。一些故事也在所蕴涵的动物图腾信仰和崇拜中体现出苗族民众“崇天敬地”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与人生把握。

1.中国苗族的动物故事

中国苗族的动物故事内容非常丰富,总类繁多。例如《螂螂虫的肚子为什么是空的》,解释了螂螂虫外貌特征的来由,小小螂螂虫化身为勇敢的使者,为了帮助苗家两姐妹脱离危险,不惜掏出自己的肠子以减轻重量,以便快速上天联系到两姐妹的亲人,表达了苗族社会对帮助他人和勇敢无畏精神的推崇。此外,《水牛为什么没有上齿》、《山神王赐宝》、《老虎换马掌》、《金灿灿的角》、《螃蟹背上的指甲印》、《虎舌头为什么有刺》、《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鱼为什么没有舌头》、《孔雀的尾巴》等故事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就不同动物外貌上的特点,作出了苗族人民自己的阐释。

2.泰国苗族的动物故事

泰国苗族的故事主要有《 ??????????? 》讲了猴子吃农民玉米,聪明管家出主意赶走了猴子。《???????????? 》讲了野猫和熊的故事,两个本是好朋友,却互相算计互相伤害,最后狡猾的野猫被人类算计,于是今天的野猫一看见人类的鸡鸭就去吃,以此来报复人类。这些故事都通过丰富的想象,解释了动物的习性和外貌特征。此外《 ??????? 》、《 ????????????? 》、《 ??????? 》、《 ???????????????????? 》、《 ????????????? 》、《???????????》等等这一类故事,动物们变成了人类的朋友或敌人,与人类有了交集。虽然故事情节和中国境内的苗族有对应,但是也出现一些差异,比如说,在泰国动物故事中,有“大象”的出现,而中国没有。

四、中泰两国苗族的创世神话和动物故事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1.创世神话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从上述的材料可以发现,中泰两国苗族的创世神话都与洪水神话有关,中国苗族洪水的起因多为雷公复仇,而泰国苗族则未做说明。在洪水的避水工具上,都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工具——葫芦。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的洪水神话中,避水工具也是葫芦。洪水遗民大多留下兄妹,兄妹结婚,妹都不愿,一再提出条件后,始勉强答应。这很可能证明在这些神话形成的时候,兄弟姊妹间的婚姻已不流行或已在严厉禁止之列,否则何必出几种几乎无法履行的条件呢?对于夫妻繁衍后代,泰国苗族主要自然生人(即生下正常的人类)或葫芦生人的形式;而中国苗族主要以生肉团切碎撒向四方变成人类为主,自然生人的情况较少。生下的子女,在洪水神话中,常与百家姓的来源结合,如兄妹俩生下一个肉团,切碎撒向四方,每一块肉块都变成了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

2.动物故事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苗族动物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和生活内容。可以说,苗族动物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与苗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文化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与各种动物的斗智斗勇,反映了苗族人们生存的艰难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与动物的关系密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猴子、老虎、野猫等许多看似丑陋凶猛的动物善良厚道、乐于助人、崇尚孝顺、懂得报恩,这些形象都巧妙地蕴藉着苗族民众对传统文化美德的追求和崇尚,而这些传统文化美德恰恰又是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由此可以看出,苗族民间动物故事的许多动物形象也独特地传达出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是苗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象征。

五、结语

中泰跨境苗族不管在创世神话上,还是动物故事上,都呈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主要是一些族源相同的民族在分化为新的民族之后,他们携带着分化前共同形成的精神行囊进入新的民族。第二,这些民族都曾经历过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三,基本相似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现象引起大体相似的联想。第四,各民族又因创作和流传中的口头性特征形成一些习惯的表现方法。最后,各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的相互交流影响和借用。

本文至此告一段落,但中泰跨境苗族的民间文学研究仍将在未来的历史时空中作进一步的延伸,苗族的民间审美文艺也将继续释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民间文学资料第十一集(苗族民间传说故事)[M].中国作家协会贵阳分会筹委会印1959,1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翻印,1985,12.

[2] 民间文学资料第十五集(苗族传说故事)[M].中国作家协会贵阳分会筹委会印1959,9.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翻印,1985.

[3]民间文学资料第二十一集(黔东苗族传说故事)[M].中国作家协会贵阳分会筹委会印1959,9.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翻印,1985,11.

[4] 民间文学资料第二十二集(苗族传说故事)[M].中国作家协会贵阳分会筹委会印1959,1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翻印,1985,10.

[5]周广大.苗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6]赵志忠.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选[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7]吴一文、覃东平.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8]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9]凡佳佳.苗族民间动物故事的叙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

[10]黎莉.以葫芦神话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壮族与老挝老泰族群的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08.

[11]刀叶喊. 傣、泰、掸“灰姑娘型”故事比较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

[12]石茂明.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

[13]王代莲.中越龟神话比较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

[14]韦丽华.中越动物文化涵义的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15]石朝江. 苗族创世神话: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J].贵州大学.

[16]郭丽. 彝语支民族“洪水神话”解读[D].四川大学.

[17]???????? ????????????《?????????????????????》[M].

[18]????? ????????《???????????》[M].????????:?????????????,1971.

[19] ???????. 《????????????????》[M].??????????????:???????????????.1974.

[20]?????? ???????.《????????????????????》[M].2002.

[21]??????? ??????????.《?????????????????????????????????????》[M].2002.

[22] ???????.《??????????????????????》[M].???????:????????????????????.1998.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民间文学中关于“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的分析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传统的再现与边缘化——论阿来创作中的民间文学(下)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