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浅析

2016-10-08 01:27付彩霞
商业会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浅析管理

付彩霞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91-02

摘要:高校的固定资产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与条件,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能有效地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为建设更好的教育环境、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保驾护航。所以,如何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优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管理 浅析

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的加大,各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结构日益复杂化,高校部门之间出现分解与合并,很多高校内部开始实行改革等情况,进一步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参考。所以,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标准和分类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家具等,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按照财政部的划分标准,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

二、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意识

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是保证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管理范围逐步拓宽,原有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流程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资产管理的需要。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财务、审计、教务、科研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将无法有效管理固定资产。

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关系不清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由于高校购置固定资产时,经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基本的成本效益观念,从而导致不同的行政部门喜欢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方式,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闲置时间增长,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意识是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只有制度完善了,意识增强了,部门的执行能力才能逐步完善。

首先,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本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长效化。其次,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划清各个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同时,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管理人员手中,责任到人。最后,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优秀队伍,通过多种形式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基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提高其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意识。

三、制定一套合理的购置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固定资产的购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资源的浪费。

高校应当贯彻“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剂”的原则,避免出现各部门自行采购、自行管理的现象。对于大型或者价值较高的设备以及批量设备的采购,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对申购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和共享性进行综合评价,避免盲目采购。具体可以采取各部门上报采购计划,把办公用固定资产和教学科研用固定资产及其他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目录,然后通过内外招标或者邀标等方式进行集中采购或者政府采购,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四、增强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随着学校的不断扩展而急剧膨胀,这就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在提高,有些高校仍然在使用单机版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这种软件局限性较大,不能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有效的衔接,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向教育部和财政部上报数据时,不能与其系统有效地衔接,不利于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的及时更新与保存。同时,高校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集中共享。大多数资产使用单位信息不沟通,且不愿意让其他单位使用,尤其是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具有较强的独占意识,导致不能合理地组织安排闲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为了满足信息化管理新的要求,实现高校对资产的实时、多维监管,使管理信息动态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高校中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如从设备的购置到其报废等的一系列过程利用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各个单位在购买设备时,从设备购买、登记、报账、变动、报废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各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可以在各单位的归口下管理查询,设备登记后,利用条形码管理设备,将设备按照仪器编号统一管理。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将本部门大型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在网络上公开,学校内部之间可以通过账户查询到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如果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其他部门交互使用,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充分使用。这样,有利于设备的管理部门对这些仪器设备统一管理调配,大大增加了资源的共享及其利用率。

五、报废程序规范化,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对资产的报废进行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着管理混乱、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监督缺失等问题,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流失。如何加强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损失,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适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要,需要转变固定资产报废观念,提高对资产报废的认识,任何固定资产在丧失资产使用价值后,还存在一定的残值。我们在处理固定资产报废的申请时,应该用全面价值的观点来对待这项工作。

高校将报废的固定资产分为仪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两大类进行管理。而文物、陈列品、图书一般是不需要报废的,图书更新处理较为简单。固定资产报废中,设备报废的认定比建筑物的认定更为复杂,经常出现由于报废申请人急于更新而故意夸大设备的损坏情况和性能落后,从而导致资产管理员难以准确认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高校在房屋建筑物报废问题上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划和审批,但在处理旧建筑物时常常忽视了其内在的价值,通常以新建和拆旧捆绑在一起发包的形式出现。根据现行国家建筑行业取费标准,拆除报废建筑物,发包单位将支付远远超出建筑物残值的费用,但同时,在当今竞争比较充分的拆旧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利益。

在资产管理部门接到固定资产使用或主管单位申请固定资产报废时,首先要对该资产是否符合报废条件进行认定。在认定其符合报废年限之后,组织固定资产报废专家鉴定小组,对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现场鉴定,形成报告,作为报废申请资料的重要依据一同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报废必须具备充分必要的条件。如果设备并未达到报废要求,高校可以采取网上调剂仓库的方法,利用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旧设备在校内可以实行有偿调拨或无偿调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有限的办学资源。同时,在报废建筑物时,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在实际操作时,防止串通投标。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队伍

高校资产的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性的实现。中层单位一般没有设立专职的资产管理员,多数是让教务员或办公室人员临时顶岗。高校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多、存放地点又很分散,对固定资产的熟悉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由于不熟悉业务,物资交接不完善等问题,出现工作衔接不上、管理不善的情况。

各高校应当有计划、有措施地培养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地提升资产管理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设立监督和奖励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使资产管理员在工作岗位上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才能,提高业务能力。

七、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体系

监督环节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至关重要,很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大多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环节不完善、监督不到位所导致的。高校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做到有法可依。(2)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中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更新较慢,使用期长,在审计计划中,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相对较少,审计程序与方法也比较简单。由于固定资产价值高,在资产总额中占有的比重很大,所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护学校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实现固定资产增值,是高校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八、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从校领导到各职能部门再到各基层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同时,各个高校在借鉴其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势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为本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

[2]邹世波.高校固定资产初探[J].财经纵横.2014,(6).

[3]刘小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商业会计,2011,(16).

猜你喜欢
浅析管理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管理漫画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渤海国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