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研究

2016-10-18 19:19蔡本智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2期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

蔡本智

摘 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这极大的改变了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实现的,商业银行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支付行业出现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支付。

关键词: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支付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以1999年出现的首信易为标志,电子支付第一次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中。真正的电子第三方支付的开端是2001年出现的网关模式。然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壮大则是由2005年由马云最早实现的,他最先提出的第三方支付的概念更多的是针对网络电商的安全支付问题,这主要是在做电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支付过程的安全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使消费者和网络卖家都信任的平台的话,将会很难做大做强,所以支付宝应运而生。在线支付领域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则是标志这第三方支付正式受到国家官方的认可和监督,2011年成为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年份,更多的运营主体如银行卡收单企业、互联网支付企业等企业金融工具逐步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和产品将不再是驱动支付平台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变化将给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而如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将开始从线上向线下不断布局的新阶段。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业银行特点分析

1.中介特性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中介特性是指建立在消费者和电商之间的一个信用担保的中介,它是联系商业银行、客户、电商之间的纽带,以信用担保为基础,提供了资金支付中介的服务。

2.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特征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使用的用户基数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其提供的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也更大,从而改善每个用户的使用体验,所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外部网络的明显影响。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分析

1.合作关系现状

两者合作的具体领域主要在于对于反洗钱、反欺诈、沉淀资金的管理、对用户群的拓展以及创新支付手段和技术等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合作。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网络支付市场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整个市场有序进行,两者在诸如对客户进行安全支付方面的教育和安全支付技术的研发等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比如两者之间共同对反洗钱、反欺诈、防钓鱼等网络诈骗和违法行为进行了防范。两者的合作也促进了网络支付效率极大的提升,在电子商务的融资大数据、网络营销创新和移动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的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高效率,发展平衡和健康的网络金融生态圈。在更高层次上,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关系很好的契合了国家当前正在推动的经济供给改革,有效的扩大了内需,提升了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且突出了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2.合作带关系来的好处

大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给双方带来了很多互补性的优势。由于目前的支付平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只有在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够扩大其客户群,尤其是在于同行业中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竞争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与第三方合作平台进行合作,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找到更大的利润增长点,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客户的分布非常广等特点,这一部分资源是银行在同行竞争中非常看重的,能为银行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收入,这是在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所得到的优势。同时商业银行也能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很多有利的资源,因为整个行业发展程度较低,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助力,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非金融机构的属性不能够直接吸收客户的存款,其业务的完整程度与银行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资金周转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银行这一环节,同样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保证资金支付的安全性,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转而采用商业银行已经成熟的支付技术,从而促进企业的形象的改善和得到客户的信赖。

3.合作关系带来的风险

(1)客户敏感信息泄露风险给客户账户带来安全隐患

人们想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时,就必须进行有关注册,而其很多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都要进行提交,只有提交了这些类似于银行卡的磁条信息以及验证码等信息时,系统才可以确认是客户所发出的操作请求。但是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客户的敏感信息的管理便有可能会出现漏洞,没有完善的监管系统,一些字段需要进行加密处理的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没有固定人员从事专门的业务,岗位设置不全面等。以上的种种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客户的信息发生泄漏,而一旦发生了泄露,就会对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产生冲击。

(2)支付平台可靠性不足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第三方交易平台来进行支付,电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短时间内较高的交易数额便有可能会增大银行系统的压力,比如在前几年的双十一,淘宝的交易量十分巨大,导致了多家银行出现了一定时间的崩溃。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人员水平不一,便极有可能出现划款延迟等现象,这样客户就会对银行的权威以及管理能力不信任,导致银行的声誉以及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

(3)第三方支付平台容易沦为洗钱、欺诈和非法套现的通道

在过去,转账、汇款等金钱的交易必须要通过银行来进行,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则可能省略银行这一环节,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一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渠道进行非法交易,利用它来进行销赃或者洗钱等非法活动。

并且,客户所有的交易信息都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掌握,银行无法掌握一些产品类型以及商户的关键信息等,更是无法掌握客户的资金流向,因此对于风险的评估工作无法顺利展开,也就无法找到针对性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当不法分子进行洗钱以及套现时便不能及时地发现。

(4)安全认证强度不足,难以把控风险关

为了更好地保证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银监会已经有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明确地限制,在客户进行支付的时候,当从客户的银行账户中进行扣款时,必须进行安全认证工作,这部分的工作按照要求应该是要由银行来完成的,当第三方进行认证时,至少客户第一次的认证是由银行负责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寻求最大程度上的方便,而银行则是为了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在操作中就会省略银行认证的这个环节。现在第三方对客户进行实名认证时,流程通常为客户的信息、身份证件的上传以及小额的打款回填,而银行在进行认证工作时必须是面对面的进行,柜台的员工可以对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当面认证,其准确性更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却无法实现这一操作,只有保证了认证工作的安全性,才可以确保支付的安全性。

(5)虚拟货币可能会对银行系统产生影响

目前人们用于支付的工具除了实体货币以外,在一些支付平台上也出现了虚拟货币,它的作用同实体货币基本相同,可以使用其购买商品,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同实体货币进行交换。然而人们所担心的往往是虚拟货币的安全性问题,由于它存在的特殊性,尚未有完善的监管系统对其安全性能予以保证,它是在监管的范围之外的,而且也不属于银行的监管范畴。现在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在支付过程中选择使用虚拟货币来进行支付,当其与实体货币的对接需求上升到一定的比例时,便会对金融体系造成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贝为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与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11(1):40-44.

[2]毛志斌.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间竞合关系浅析[J].管理观察,2010(31):172-173.

[3]吴嘉俊.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88-89.

猜你喜欢
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内控视角的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在途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