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失守:八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

2016-10-20 21:06凌军辉肖思思张丽娜
杂文选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查食药监核查

凌军辉 肖思思 张丽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一年来,发现超八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背后监管环节层层失守,药企、中介、医生等相关主体违规问题突出。

食药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核查中发现很多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完整,分析数据没有级差轨迹,有的数据没办法溯源。还有的企业故意瞒报、漏报不良反应记录,对达不到预期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改。

“在这一轮自查核查风暴之前,临床数据造假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西部一家三甲医院院长说,医药企业用旧药随便组合,找几个医院做临床实验,当然,都是按照预期结果出报告,最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按照新药审批了。“这种大烩菜式的药物研发模式,怎么能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

部分药企受利益驱动,大肆上马仿制药,临床试验这一重要必需环节被“忽略”。江苏一家大型药企负责人说,他曾参与一家药企搞新药研发,其实就是把国外新研制的创新药材料拷贝回来。这家药企花了一个星期搞材料,根本没有进行六个月的临床试验,竟然很快就拿到了“独家创新药”的批文。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仿制药五片效果都不明显,国外原研药一片就有效但进不来,是一种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一家CRO(合同研究组织)负责人透露,CRO本应作为第三方检查机构,对药物研发、临床、报批等起到质量管控作用,但大量不良企业恶性竞争,很多CRO在利益驱使下成为数据造假的帮凶。“一些药企明知CRO作假,但考虑到CRO分摊了违法成本和风险,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有药企明确说,试验不通过验收就不付钱,逼着CRO造假。”

食药监部门一位执法人员说,检查中发现,临床试验的主体本应是医生,但一些CRO聘请了大量助理研究员代替医生做临床观察、数据统计和质量核查,是数据不规范、不真实的重要原因。

临床医生职业操守失范,为数据造假打开方便之门。广东一家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说,曾在另外一家医院牵头下,共同参与过某产科用药的三期临床试验,“实际操作很不严格”。很多有利于这种药上市的记录被保存,不利的临床案例或者实验数据都被抹掉了。特别是与同类药物的比较性试验,造假情况比较突出。

【原载2016年9月9日《经济参考报·健康》】

插图 / 临床数据造假 / 罗 琪

猜你喜欢
自查食药监核查
独立软件体系核查要点浅析
浅谈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浅谈实验室期间核查
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实施方法
加强食药监行政调解工作的探讨
药品流通自查:370家弃权75家出局
浅析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