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故事域外阐述方式研究

2016-10-25 15:44孙静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陶瓷文化

孙静艺 王 伦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中国陶瓷故事域外阐述方式研究

孙静艺王伦

景德镇陶瓷大学

讲述中国故事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中国陶瓷故事的域外阐述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和策略,首先要转换话语体系、选取独特视角;其次要借助名家、名场、媒体的作用;此外要利用中国文化年、陶瓷孔子学院、陶瓷展会、陶瓷博览会等各种平台。

中国故事 中国陶瓷故事 域外阐述 方式

一、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文化开放水平和文化对外交流,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建立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文化交流是全世界人们沟通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因此要认真做好文化对外交流工作,让全世界倾听到中国声音,感知到中国文化,了解到中国故事。

随着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国际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与政治影响力极不相称,因此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只有外国人产生了了解中国的欲望,他们才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中国有将近14亿人说汉语,但是将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国家寥寥无几,为什么汉语的吸引力低,主要还是文化影响力不够,这就要求中国人一定要注重中国文化的宣传,注重向域外阐述中国故事。

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开始着力打造文化外交。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进行对外贸易交流的同时,一定要将中国的文化精髓带出去,并影响到全世界。国家在政策上要创新模式、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把“中国文化走出去”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实施,要逐步增强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穿透力和影响力。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中国文化已经逐渐走出国门,资料显示: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与上千个国际文化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并且已经建成了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3]。

“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定要选取合适的中国故事,在阐述中国故事时,要采用目的语受众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文化传播效果。

二、中国陶瓷故事域外阐述方式

(一)要转换话语体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说响中国陶瓷故事。

尽管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话语权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从2016年7月12日中国政府对“南海仲裁案”的官方态度就可见一斑。然而,中国的文化话语权还很微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话语权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从美国的快餐食品、节日风俗、好莱坞大片的受欢迎程度就可以感知美国的文化输出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文化输出方法和策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的文化话语体系。

其实中国也有很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和故事,成功输出这些文化内容就要转换话语体系,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内涵的独特的对外话语体系。为了增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我们要将新内容、新阐释、新概念融入其中,以便更好地吸引其他国家的注意力。从中国陶瓷文化的话语体系来讲,我们要对世界讲述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故事,我们要充满自信,因为中国的陶瓷历史源远流长、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中国的瓷器文化是很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的。

(二)要选取独特视角,以人为地本讲好中国陶瓷故事

讲述中国故事,心中要有人,笔下也要有人,要向日常生活靠拢,与平常人贴近,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4]。所谓故事,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展开,故事要包含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能够反映出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陶瓷故事的特色就在于其中的人物与其他国家有差异,因此中国陶瓷故事与国外的陶瓷故事不同,这样外国人才会对中国陶瓷故事感兴趣,不然陶瓷器物相同、陶瓷人物相同,那怎么能体现出差异、引起外国人关注呢?中国有很多有关人物的陶瓷故事,中国的瓷都景德镇有数千年的制瓷历史,关于瓷工的陶瓷故事不胜枚举,诸如“风火仙师”的故事、“青花姑娘”的故事、“美人醉”的故事、“玲珑瓷”的故事等都是关于制瓷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陶瓷历史发展和陶瓷科技进步水平,是代表中国陶瓷文化的瓷工故事,很值得讲给全世界听。

(三)要借助名家、名场、名社力量推动中国陶瓷故事走出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5]。”其实,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对其作品的翻译和极力推荐是分不开的。

故事内容当然要选好,而故事的推介力量也很重要,名家、名场、名社的推广能力不容小觑。名家有国际视野,能够促进中外文化沟通和交流。正如星探一般,长相帅气、靓丽的演员有很多,为什么有的演员出名了,有的演员怎么也出不了名,星探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陶瓷故事的推广同样离不开名家、名场、名社的推动。比如,2013年5月30日,为庆祝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在位60周年,同时为祝贺女王86岁生日和66周年钻石婚庆,景德镇陶瓷学院向伊丽莎白女王赠送了特制的纪念瓷器 《祥和》。2014年11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景德镇陶瓷学院陈列展出了宁钢教授的2件作品《岁岁和合》和《岁岁平安》,杨冰教授的《荷韵》,还有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7级校友庄志诚设计的APEC国宴陶瓷餐具《万福攸同》,这些重要的国际名人和国际场合一定能够博得全世界观众的眼球,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效果一定非同一般。

此外,中国陶瓷文化通过出版物传播也要选用国内知名的出版单位,必要时还可以和国外出版社合作出版,这样的传播效果比起国内出版肯定要更上一层楼。

(四)要善用各种媒介,提升中国陶瓷故事的传播力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媒体的传播力量和速度惊人,我们要利用好各种媒介的力量,为更好地传播中国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贡献力量。好的陶瓷故事和陶瓷作品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当然传播的媒介也很重要。中国已经开始注重媒体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作用,比如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食物的故事和制作方法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传递给全世界观众,同时也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5]。类似的纪录片还有 《大国崛起》、《大国重器》、《百年潮·中国梦》等。国外媒体也开始关注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英国BBC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合拍的《美丽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一个个的画面讲述中国故事,很真实、也非常具有感染力,有效地传播和阐释了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可见,中国陶瓷故事的域外传播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介来传播中国陶瓷文化,首先可以用陶瓷出版物的形式推介陶瓷文化;其次,要开发影视屏幕媒介,制作出有关陶瓷的高质量纪录片传播到世界各地;最后还要利用互联网推介陶瓷文化和陶瓷作品,将网络建设成为传播陶瓷文化的主要基地。

(五)以陶瓷孔子学院为依托,阐述中国陶瓷故事,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6月1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正式设立,孔子学院扮演着“使者”和“模特”双重角色,是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6]。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目前,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3月由“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筹划在法国建立世界首个以陶瓷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并计划近年内在俄罗斯建立陶瓷孔子学院,此举定会对传播中国陶瓷故事和中国陶瓷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以中国文化年为纽带,传递中国陶瓷故事

为了推广中国文化,中国目前已经在法国、土耳其、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了文化年活动,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了解了中国故事。中国陶瓷故事也应该借助文化年的力量走出国门,通过与中国文化年的策划方协商,在中国文化年中融入陶瓷的成分,加入陶瓷的故事,以中国文化年为载体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七)以国际陶瓷展会和展览为契机,传播中国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

在交通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方便。每年10月,中国景德镇定期举行国际陶瓷博览会,众多国外陶瓷爱好者、学者、游客慕名而来,通过了解中国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这些国外游客和学者就会成为将中国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使者。同时,以国际陶瓷博览会为契机,景德镇陶瓷大学每年10月举办陶瓷高科技论坛,邀请世界2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促进了陶瓷科技和技术的交流,同时传播了中国的陶瓷工艺和陶瓷文化。

此外,近年来很多中国陶瓷艺术家在外国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了陶瓷作品展览,以艺术品的形式讲述中国陶瓷故事也是传播陶瓷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与推广,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国陶瓷故事中同样饱含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转换话语体系、选取独特视角,借助名家、名场、名社和各种媒介的力量,以中国文化年、陶瓷孔子学院、陶瓷博览会和展会为载体,以陶瓷翻译人才培养为基础,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1]刘枫.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文化交流[J].文化交流,2014(1):3.

[2]慎海雄.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N].组织人事报,2014-11-13(4).

[3]张红.中国文化年——与世界聊聊中国故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8(6).

[4]姚亚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讲好中国故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9-9(4).

[5]张璐晶.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用“中国语气”讲述中国故事[J].中国经济周刊,2013(10):39.

[6]韩笑.论国家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传播途径[J].旅游纵览,2013(5):48.

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编号:YG2015222

孙静艺(1977-),女,河南邓州人,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陶瓷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王伦(1977-),男,河北保定人,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与翻译。

猜你喜欢
陶瓷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漂亮的陶瓷彩绘
金意陶陶瓷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谁远谁近?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