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中的“季语”

2016-10-25 15:44郑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时记俳句季节

郑倩

阿坝师范学院

俳句中的“季语”

郑倩

阿坝师范学院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它不仅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而且是日本文学中独有的诗体。俳句中必须有一个季语,季语是俳句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它如同诗中的“诗眼”,是理解俳句的关键。本文在概述季语的由来及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季语在俳句中的作用。

俳句 季语 作用

季语是俳句的灵魂,它蕴含着日本民族与自然共融的传统自然审美观,因此了解季语并不仅仅对理解俳句有帮助,更是探索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在概述季语的由来和分类的基础上,探究季语在俳句中所起的美学作用,以期对季语乃至日本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一、俳句的起源和发展

日本的俳句起源于连歌。连歌是和歌的一种,是日本传统的诗歌形式之一。连歌由五、七、五的十七音的长句(上句)和七、七的十四音的短句(下句)组成,平安时代后期,连歌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五十句、一百句、一百二十句的长连歌。长连歌的第一句称为“发句”,发句有一定的规则,除了十七音外,还必须具备“切字”和“季语”的条件。江户时代(1603—1867)松尾芭蕉把发句五、七、五独立起来,称为“俳谐”。在日文中,因“发句”“俳谐”与“俳句”发音相似,混用现象十分严重。到明治时代(1868—1912)正冈子规发动文学改革,将“发句”、“俳谐”、“俳句”的称谓,统一称作“俳句”,即日语的五、七、五,十七个音节、包含季语、切字写成的短诗。

二、季语的由来

季语是在俳句中,为了表示季节而被特地规定的词语。①简言之,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的季节用语。季语起源于平安时代以花、月、雪为题的季节诗,到了镰仓幕府成立时,形成了连歌最初一句(发句)中必须要包含“季词(季语)”的规定。俳句是从连歌中诞生出来的,因此也继承了这样一个规定。“季语”这一词汇,在明治41年(1908年)由大须贺乙字②首次使用。

关于季语为什么会被定为俳句的基本要素,新进俳人小山孝治有过详细的论述“季语是为了表明某个季节而存在的,对于了解俳句的人来说,对某一季语的共同理解是不说自明的,有了季语就不用对某物或某事进行说明,它起到了精炼语言的效果,因为俳句很短,所以精炼的语言更受欢迎”。可以说,季语是为了使语言更为精炼而存在的独特技法。

此外,宫坂静生在《季语的诞生》中也有过叙述“季语起源于平安时代的美意识,在平安时代,人们就会以花、月、雪为题”。刘德有在《漫话季语—兼谈俳句的欣赏》一文中也提出“日本人生活在四季变化明显的岛国,身处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的日本民族,对自然产生的亲切感和细腻的观察力、感受力是理所当然的。这使得日本民族就有了以自然景物感悟人生、体察人情的思维传统”。所以说,俳句中的季语是日本人对大自然敏锐和精深的感受的独特艺术表现。

综合而言,季语是由日本民族历来重视季节感以及季语自身精炼、含义深厚的魅力这二个因素催生的。

三、季语的分类

说起季语的分类,自然饶不开《岁时记》这本季语集。《岁时记》原本是日本一本归纳整理四季的事物和节日活动的书物,江户时代以后是指将俳谐、俳句整理分类,对每个季语解说并且加以例句说明的书物。现存最早的“岁时记”是将公元六世纪我国荆楚地区的节日活动按月份归纳总结而成的《荆楚岁时记》,这本书在奈良时代传到日本后被称作《岁时记》,日本本土的《岁时记》是1668年由贝原益轩的《日本岁时记》开始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季语被加入《岁时记》中,现代的“岁时记”收录的季语已经超过5000个,此外各类不同版本的《岁时记》也相继被出版,但绝大部分《岁时记》都严格遵守以二十四节气为基准的原则。《岁时记》中,季节按阴历被划分为:一、二、三为春季,四、五、六为夏季,七、八、九为秋季,十、十一、十二为冬季。每个季节中,都包含气候、天文、地理、节日、动物、植物等类别。例如,在天文这一类别中,春天有「朧月」(朦胧的月亮),夏天有「五月雨」(梅雨),秋天有「天の川」(银河),冬天有「吹雪」(暴风雪)。可以说《岁时记》是日本俳句实践用语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岁时记》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美丽的四季变换。

按季节分类,季语可分为春夏秋冬四类季语,按其由来分类则有三类,即“事实季语”“指示季语”“约定季语”。“事实季语”指如「雪」(雪)因为在冬天下所以代表冬季,「梅」(梅花)因为开在春天所以代表春季这类基于自然界的客观事实而来的季语。“指示季语”是指像「春の雨」(春雨)、「夏の山」(夏天的山)、「秋風」(秋风)那样,用包含季节的词语直接指示季节的季语。“约定季语”是指基于日本人在四季变换中形成的传统美意识,而约定成俗的季语,如「月」(月)为秋季,「蛙」(青蛙)为春季,「風呂」(澡堂)为夏季,「火事」(火灾)为冬季。

此外,季语还有“竖题”“横题”之说。据《俳文学大辞典》解释,“自和歌、连歌以来季语为‘竖题’,在俳谐中新出现的季语为‘横题’”。也就是说,“竖题”是指自和歌、连歌以来的传统季语,“横题”是指以俗谚、节日为主的在俳谐中新加入的季语。为进一步说明该分类方法,以下将以实例加以说明。

山里は万歳遅し梅の花

(作者:松尾芭蕉)

俳句的意思是,在偏远的山村,连表演滑稽歌舞的艺人都来得迟,正月已经过了一半梅花已经盛开了他们才姗姗来迟。俳句中的「万歳」(表演滑稽歌舞的艺人)「梅の花」(梅花)为季语,因为在日本表演滑稽歌舞的艺人在新年挨家挨户表演,所以「万歳」代表春季,「梅の花」自不用说也代表梅花开放的春季。「万歳」因为与日本传统节日有关,是在俳谐中新加入的季语,所以属于“横题”,而「梅の花」是自和歌、连歌以来就存在的传统季语,所以属于“竖题”。

四、俳句中季语的作用

做为“诗眼”“诗魂”,季语对俳句的形式和内容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在形式上

俳句是以“五、七、五”为形式的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如何在如此短的格律诗中体现季节感对俳人来说是个难题,但是如前所述“对于了解俳句的人来说,对某一季语的共同理解是不说自明的,有了季语就不用对某物或某事进行说明,它起到了精炼语言的效果,因为俳句很短,所以精炼的语言更受欢迎”。也就是说,季语是季节的象征,「花」为春,「郭公」(布谷鸟)为夏,「紅葉」(红叶)为秋,「雪」为冬等等已经约定成俗了,通过季语,能很快明白俳句到底在咏诵哪一季节。例如正冈子规的名句,

赤とんぼ筑波に雲もなかりけり

「赤とんぼ」为季语,意思是“红蜻蜓”。全句要表达的意思是“秋日天高气爽,远处筑波山上一片云彩都没有,万里晴空下一只红蜻蜓在悠闲自在地飞着”。全句仅仅通过“红蜻蜓”一词就生动传达了此时是云淡风轻的秋季。

季语基本上都是极其精炼的词汇,他们不仅能快速传达季节感,还使得短小的俳句有了生命。

(二)在内容上

季语有着一般语言不具备的作用,一般的语言虽然能指示说明事物或事情,但是季语里面却包含着悠久的时间和广大的空间,也就是说季语的宇宙,俳句运用季语实际上是运用季语的宇宙,这也是季语在俳句内容和思想上起到的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联想作用、暗示作用、象征作用。

季语包含“本意”和“本情”,“本意”指季语原本的意思,“本情”指季语本身具有的风情和风趣。例如「春雨」这个季语,他的本意是春天下的雨,但是淅淅沥沥的春雨多给日本人一种感伤的情绪,这便是“本情”。在季语传达的“本意”和“本情”中,读者对俳句展开了个人的丰富想象,遨游于季语带来的广阔宇宙中。具体可欣赏芜村的名句,

五月雨や大河を前に家二軒

这首俳句意为 “磅礴梅雨天 民家两间大河前”,季语是「五月雨」(梅雨)。五月雨指的就是梅雨时期,六月时节的降雨。连绵不断,时大时小的梅雨不免让人联想到河水上涨、水流湍急的景象。

又如,子规的另一首名俳,

柿く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

意思是“在法隆寺门前的茶店休息,吃柿子的时候听到了从寺庙中传出的钟声”,此句中「柿」为代表秋天的季语,“柿子”本身并无深层含义,但是特定的环境下,这一季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周围的寂静以及秋日作者闲适的心境。通过联想,秋日傍晚作者一人静静吃着柿子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眼前,这首名句可以说展现出一个钟声回荡四方的广大境界。

日本民族在语言表达上喜好委婉含蓄,俳句亦不例外,它追求意境,留余韵让人回味,季语起到的暗示作用契合了这一意图。如下芭蕉的名句便是很好的例证,

若葉して御目の雫ぬぐはばや

句意为“我多想用嫩叶擦掉您眼角的泪啊”,作者芭蕉在初夏时节来到唐招提寺看到了鉴真的漆像,肃然起敬,他久望鉴真像好像那失明的双眼流出了泪水,所以他产生了一个念头:“摘片嫩叶为他擦拭泪水”。季语「若葉」指刚发芽的嫩叶,鲜翠欲滴的嫩叶和鉴真双目失明的强烈对比,暗含了作者对为佛教传播做出巨大奉献的鉴真的崇敬之情,更是对鉴真不能目睹夏日美景的惋惜。

季语即象征性。比如,一说到“樱”,我们知道她是代表春季的花,就会联想到四月初旬时的景色和氛围。所以说正因为季语的象征作用,我们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体会俳句的奥妙。这一点本文有过详细论述,此处就不赘述。

昭和时期的著名俳人石田波乡曾说:“生活中眺望满目的季节,如萧萧浪浪打坐开悟一瞬,一气呵成而生,即是俳句”。日本人的生活伴随着季节的迁移而变化,俳句是他们吟咏季节变迁的文学。探究俳句的“诗眼”季语,不仅让我们更好的体味俳句的魅力,也是我们了解日本人精神世界的一种途径。

注释

①广辞苑(第五版)[Z].岩波书店,1998.

②生于1881年,卒于1920年.日本俳人,倡导新倾向俳句,发表过很多俳句理论.

[1]宫坂静生.季语的诞生[M].岩波书店,2009.

[2]陈岩.冷雨·寒风·枯野的情趣[J].日语知识,2008.

[3]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学林出版社,2004.

[4]姚文清.俳句季语的文学内涵[J].日语知识,2002.

[5]广辞苑(第五版)[Z].岩波书店,1998.

[6]刘德有.漫话季语—兼谈俳句的欣赏[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7(2).

[7]日本的诗歌(30)俳句集[M].中公文库,1976.

郑倩(1986-),女,湖北人,助教,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时记俳句季节
趣说俳句
空竹
一只玩具熊的心灵独白——评高源的《一只熊的时记》
《一只熊的时记》创作谈
一只熊的时记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新派俳句的倾向
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