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希特勒蒙蔽斯大林

2016-10-26 17:21赵静娴
领导文萃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朱可夫希特勒斯大林

赵静娴

希特勒想消灭苏联由来已久

1923年,取得纳粹党领导权的希特勒在德国慕尼黑发动政变失败被捕。在监狱里,他口述了《我的奋斗》一书。书中,希特勒为战败的德国指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牺牲苏联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意即征服了苏联才能征服欧洲。

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随即扩军备战,还陆续和日本、意大利等国签订了《反共产主义协定》。这实际上就预示着和苏联的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斯大林也有准备。他曾经设想与英法两国签订协议,东西两线夹击德国。但是英国和法国明哲保身,采取了绥靖政策,并于1938年与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议》,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东部与苏联相邻,斯大林感觉到了威胁,于是也想与希特勒和解。1939年8月和9月,苏联和德国先后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边界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并共同瓜分波兰。签订下这两个条约对希特勒来说,不过是使了个障眼法,他要利用争取到的时间,先集中力量打垮法国,然后再对付苏联。

1940年6月18日,法国宣布投降后,本来想坐山观虎斗的斯大林算盘落空,他一边大骂法国无能一边说,“现在希特勒肯定要打破我们的脑袋了!”他急忙下令加速武器装备的生产,并大规模扩军。

此后苏联的民用工厂全面转入军工生产。除了新式飞机,苏联在其他武器产量上都超过德国。至1941年春天,苏军人数已经从1940年初的280万人增加到500万人。

为了多争取一些时间,斯大林尽量避免刺激德国,所以苏联对外宣传都是强调对德国的友好,苏联也继续向德国供应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种重要战略物资。

但是希特勒不会给斯大林时间。为麻痹苏联,德国到处散布准备进攻英国的假情报,为表所谓“诚意”,还向苏联提供了30架梅塞施密特战斗机以及容克88型俯冲轰炸机供其研究。希特勒想的是,马上就要消灭苏联了,苏联不可能有时间来仿造。

两人都在演戏,只是斯大林更加入戏,这一点正好被希特勒利用了,因为他正在对斯大林进行史上最大的欺骗。从1941年2月开始,希特勒的军队开始源源不断地开往苏联西部边境。当时的德军总数是720万,除了少数留在占领区的军队,包括德国仆从国的军队,共有520万人和60万辆汽车要往苏联开进。

斯大林坚持认为一年之内不会爆发战争

当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反对希特勒进攻苏联,反对无效后他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当即直接写信转告了斯大林。与此同时,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伯爵也悄悄地告诉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德国将进攻苏联。根据苏联在1973年公布的档案,当年警告斯大林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一共有84条。但是斯大林始终不相信。

1941年6月1日,德国下令军人取消休假全部归队。6月中旬,德国在苏联港口的货船陆续驶离,有的甚至都没有卸完货物。

除了苏德两国及其占领区外,几乎所有国家的报纸都在议论苏德战争何时开始。6月14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份声明,宣称有关苏德爆发战争的消息都是谣言,苏联严格遵守互不侵犯条约,相信德国也会遵守。斯大林还是担心,哪怕一点点的军事动作都会刺激到希特勒,并坚持认为一年之内战争都不会爆发。

6月21日,是一个周末。傍晚时,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接到西部基辅军区的紧急电话,一名向苏联红军边防部队投诚的德军司务长越境报告,德军将于6月22日凌晨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朱可夫立即约了国防部长铁木辛哥赶到斯大林办公室,要求让边境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斯大林仍然将信将疑,只勉强同意向边境部队下发防止德军挑衅的命令。这纸命令虽然要求进入战备,疏散机场上的飞机,但还是要求部队不经允许不得还击。而且,6月21日下午,德国派出的大批特务已经破坏了边境的大量电话线,苏联西部的多数部队并没有接到此命令。

6月22日凌晨3点半,德国空军空袭了苏联的几十个机场和几个军港;半个小时后,地面进攻在苏联3000公里的西部边境上全面铺开。

朱可夫和铁木辛哥赶紧把斯大林叫醒,斯大林随即召集军政高层到克里姆林宫开会。然而斯大林还是不肯下令反击,并让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找德国大使询问一下发生了什么。

莫洛托夫还没出门,德国大使就找上了门,并送来了一份宣战书。此时,已经是凌晨5点半,战争已经开始了两个小时。朱可夫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当听到德国已经宣战的时候,斯大林脸色苍白,颓然坐下久久不语。对于意志坚强的斯大林来说,这样的状态极为反常。”

由于斯大林的战略误判,苏德战争最初的17天里,苏联红军损失了77万人、11700辆坦克和3900架飞机。直至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才渐渐占据战场主动,并于翌年秋进入战略反攻,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

(摘自《各界》)

猜你喜欢
朱可夫希特勒斯大林
朱可夫(下)
朱可夫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刺杀希特勒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朱可夫妙用探照灯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