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2016-11-14 06:11王德庆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实践基地课程

王德庆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学生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的依据、课程体系规划目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方面和内容、课程质量控制评价等内容。

关键词 实践基地 课程 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12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创、复制、创新变革、内涵提升等主要阶段。但在相当多的地方实践基地处于“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尴尬境地,实践科研相当滞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把基地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给基地实践课程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尝试论述“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目标和具体内容的诸方面。

一、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依据

以新时期党的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精神,以《教育部课程指导意见》为依据,以培养参训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克服不良心理障碍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制定本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体系规划总目标

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和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参训学生年龄结构、身心特点、地域差异和参训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具体情况,以培养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做“八礼四仪”文明新人为己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坚强意志品质、克服不良心理障碍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为目标。

三、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对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学生对活动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判。

2.学生操作技能、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结果分享与内涵提升。

对学生评价方式

1.师评生:评全体,评小组,评个人。

2.生评生:评小组,评个人,评自己。

3.小组互评:团结协作等方面。

(二)对教师评价

评价形式及内容:

1.学生评价:基地教务处通过座谈会形式,召集参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破冰、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与分享;),情感、态度、专业知识等作出评价,并反馈教学的相关人员。

2.参训教师评价:每期要对参训教师发放《意见调查表》并及时收集、整理、汇总、交流。《意见调查表》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包含基地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后勤管理与保障,基地文化、基地环境等方面。

3.教研活动评价:教研活动形式一是及时个人申报,教导处集中制定每学期《一人一课安排表》,按表组织教师听课并集中对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的实施状况,集体交流、研讨,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是基地管理层及教师随机“推门”听课,课后及时交流、总结。共性问题在集中教研时提出讨论并解决问题。

4.基地教务处评价:教务处对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情况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作出评价并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5.上级部门评价:以当地教育局教育常态化教学督导评估为主,勤俭办组织教研为导向,省文明办课程测评为标准。

6.学生家长评价:主要由教育局或基地主管部门为主,每学期召开参训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座谈会听取家长评价。

(三)实践基地对参训学校评价

为了共同做好学生实践活动工作,规范参训学校在师生组织、活动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实践基地对参训学校活动作评价,可制定《实践基地对参训学校考核表》。内容涵盖学校动员学生、带队领导责任完成、带队教师跟踪管理、参训率、缴费情况、学生纪律、公物爱护、活动成效等诸多方面设置。

(四)参训学校对实践基地评价

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共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的精神,实践基地每期都要求参训学校对基地在常规管理、教学实践、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给有关学校(具体见对基地评价《考核表》)。

四、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课程教学控制:

1.教学计划制订

(1)制订符合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课程教学计划。

(2)编写与有关文件精神匹配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及其各实践环节大纲计划、教案(包括校本教材)及实施方案。

2.教案设计

编写符合教学要求,且重点突出的授课教案。教案中包含了适应于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方法与先进、易实施的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祥见教案)。

3.课堂实施

有符合要求的教案设计,满足活动要求的场地、器械等设施;活动环节科学、有序,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4.教学研究

经常进行针对课程教学中内容。层次定位及对应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进行每个模块的集体备课,不断搜集、学习先进的科研成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观摩、研讨,技能培训,基地间参观学习。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

5.教师共勉

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二)课程活动控制

1.课堂活动

有很好的课程准备,课前破冰,课后评价分享;保持较好的活动纪律,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认真进行每一实践项目的训练。

2.课程综合

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课程结构体系等要求,关注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特别重视实践环节,以达到培养能力的要求。

3.课程实践

现场教学中,各教学模块(项目)内容,充分利用场地、教学用具,认真学习,努力适应,对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应认真操作,多加练习,达到实践目的。

学生实践基地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效确立,将有助于基地规范化运行和管理,对最大效益发挥基地的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体系实践基地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工程应用驱动的“.NET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