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功能发挥

2016-11-15 17:42张明辉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功能文化

张明辉

摘 要 校园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本文基于广义的文化,从文化的内涵与结构分析出发,以文化的功能为视角,论述了文化四种功能的发挥,从而揭示了文化与校园文化功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文化 校园文化 功能

“文化”就是一种人化的过程,是能动的和全面的。它并不只是存在于我们听过音乐会或是喝过茶之后所获得的某种高雅品质,物质条件、经济指标以及现在所谈的幸福指数,都是一种文化。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阐明了外行人与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定义之间的区别:“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被社会公认为更高难、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部分生活方式。”对于社会学家来说,这些行为只是我们整个文化中的若干组成部分而已。整个文化还包括诸如打扫卫生、做运动、用餐等世俗行为。而且对文化研究来说,这些世俗行为与那些在学习生活中被认为是高妙雅致的事物相比,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在社会学家看来,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因此,文化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数不清的各方各面。

1 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构成与功能的发挥

社会学家给文化做界定,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这一事实说明了文化涵盖的对象过于繁杂,涉及的面过于宽广。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对文化的内部构成做分析,当然也不能限于一条手段和路径,唯有多面透视,才能得到对文化构成较为全面的和科学的把握。许多人类学家深入到文化内部,从构成的聚合审视角度对构成文化的诸多要素做了考察,发现文化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渐聚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概而言之,文化的最小单位是文化的特质,也称作文化元素,如一杯水、一句问候、一个手势都属于文化特质,是从文化复合体的理念中抽象出来的。文化丛是在某一文化特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文化特质集合。如古时候人们捕获野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驯马技术。随着驯马文化的出现,其它一些在驯马基础上以发挥马的功能为指向的文化特质,如马棚、马鞍、马车、驯马等一系列以驯马文化为中心并聚集在周围的众多文化特质,就组成了马文化丛,大大小小相互联系的文化丛又构成了文化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指出文化功能的发挥又是建立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的。这样一种表述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即认为文化功能的发挥是一个个构成元素的事情。然而,功能的发挥最后要落实到一个个构成要素上,但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也要记得,文化是一个内部构成极其严密的整体。各部分彼此交融,不存在与其他构成没有联系的要素。因而文化功能的发挥是文化作为整体在发挥作用。它是基于文化构成成分的审视来论述的,即作为文化内部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四种文化。

校园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全校师生及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与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这四方面协调发展,整体发挥其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2 文化视角下校园文化功能发挥的具体表现

2.1 塑造功能

从人猿相揖别的角度看,类人猿是在文化创造过程中,逐渐进化成人的,文化创造的成功,就是人类进化的成功。进一步说,文化创造的过程就是文化把人猿塑造成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从野兽抚育婴儿的实例看,即使是具备成为人的自然潜质,但如果脱离了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接触不到人类的文化,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自然人成长为真正的人,完全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对其塑造的结果。校园文化同样也发挥着它的塑造功能,通过我们的教育,它即养人心智又育人情操,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教风与学风,这些都寓于师生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2.2 导向功能

文化构成中的各个类别,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它们作为已然的人类存在样式,成为一个人生产生活的模板,成为一个人发挥能动创造性的某种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有多大突破。校园文化在其构成的各个类别中无一不发挥着这种功能,尤其在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上体现地尤为明显。这种功能无形中使学生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教育教学、文化活动到师生的群体行为,学生会享受这类文化带给他的各种恩惠,他的各种人生需求也会相应的得到满足。其次,这种功能的发挥也可以抵制学生各类不切实际的欲望,会使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学校管理规范和社会规则,最终达到自我内心的平衡与和谐。人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文化导向下,从出生就要对他所属的那些行为模式、规范和准则去适应,校园文化亦是如此。

2.3 凝聚功能

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文化所具有的对待特定人群的吸引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它使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一种相互认同感,从而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自己的生产生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特定的文化,反映着特定的国家、民族和地域人民的共同社会实践和精神生活。它所蕴含的相同能动创造,相同的价值观,成为一种在各个场合下都可以自我辐射的民族自觉。这就好比许多外籍华人和华侨,每当在海外见到中国人,或是见到中国的书籍、看到中国的服装、听到中国人讲流利的汉语和亲切的家乡话总是会异常的激动,无论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机构,就是靠统一、被认同的文化或是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把一群人聚集到一起。小到学生小集团小集体的出现,大到各类学生组织的出现。他们会因为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一般而言,共同的价值观对凝聚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教育认知功能

文化的教育认知功能,是指文化在启迪人类智能,增强人类见识,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挥既有的文化教育认知功能;二是在这种既有的文化基础上,从事新的社会实践,创造新的文化,以此推动人类新认知的形成。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与行为,发挥着其育人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不仅可以影响师生当下的行为,而且可以使师生在了解这种影响下,站在已取得的认识上以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不断修正和创造新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这种创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教育认知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使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3 结语

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文化作为基础的,校园的运行除了管理制度外也是以文化作为内在保障的。同样,它的活力需要文化的外力来刺激,它的发展追其本源也要靠文化的创新来作为动力。如前所述,文化的每一种构成成分都无法孤立地发挥其功能,它们需要相互协调,以整体性的姿态去发挥作用。然而,在校园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构成成分也会由于某些内外部环境或因素的改变受到影响。在这个进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消极作用,影响校园文化整体性功能的发挥,这还需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中元.文化是什么[M].商务印书馆,2014.

[2]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 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4] [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美]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功能文化
数学的翻译功能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谁远谁近?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面面观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