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航空职院毕业生阳光就业的途径

2016-11-15 18:52胡良君王红梅宋锐李晓锋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

胡良君 王红梅 宋锐 李晓锋

摘 要 通过产学结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构建具有特色专业、校企共同创新、教培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以生产型课程体系、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教学方式为特色的“生产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加强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能力建设,形成具有优势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建立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实现新形势下航空职院毕业生阳光就业途径。

关键词 航空职院 毕业生 就业

就业观就是个人职业规划和选择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根据社会、心理因素、历史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未来职业。航空职院历年来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就业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 以服务为宗旨,为毕业生提供“阳光就业服务”

学院成立了由政府、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近20人的就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邀请杰出校友、成功人士到校讲座,引导毕业生珍惜工作机会、准确定位、果断选择。把就业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企业文化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成才观。提出“把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进行到底”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优质就业资源,搭建校园就业平台,不间断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直到每一位毕业生都落实就业岗位,学院80%以上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就业。招聘周期甚至延伸到毕业生离校后,通过信息平台、网络、QQ等发布就业信息,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有的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失败后,又多次返校重新择业直至成功,毕业生再就业服务已成为我院就业工作新亮点。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突出重点,照顾全面,明确建立“一对一,人盯人”帮扶责任制,帮助就业弱势毕业生实现就业。对帮扶对象实施就业心理疏导、信息帮助、就业推荐、落实经济资助政策。

2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搭建航空特色就业平台

学院提出“立足航空、面向国防、服务地方”的就业工作思路,以航空工业为依托,开发航天、民航、空装、海装、船舶、兵器等国防企业就业市场,拓展国内知名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通过努力,学院已成为“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牵头组建湖南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机械、电气等级大类专业中,毕业生到国防工业就业比例达到60%以上,每年向国防工业输送600多名优秀毕业生。张家界拥有世界绝版的旅游资源,“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年旅游接待规模达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专业人才年需求量超过8000人。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演艺公司、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和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专业发展定位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为本地现代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旅游类、经济类专业毕业生成为抢手人才,全市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中,我院毕业生约占三分之一。

3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优质就业原动力

学院依托行业和地域优势,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黎阳航空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空空导弹研究院等160家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主体专业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以生产型课程体系、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教学方式为特色的“生产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100多个规模化“就业基地”。产学结合,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先后开办“沈飞班”、“南车班”、“南航班”等45个订单班。根据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及岗位核心技能升级的需要,建成以飞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试车、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和旅游管理专业为引领的航空制造类、航空维修类和旅游类等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建成一批精品、特色专业。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年终就业率超过95%以上,对口就业率分别为70%以上。

4 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与部分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共识

先后前往中航工业132厂、中航420厂、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中航30厂、中航第608研究所、株洲北汽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调研。通过航空工业领导、部门负责人及往届的毕业生优秀代表进行了座谈和走访,就航空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相关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经过生产一线锻炼的航空高职学院毕业学生,在航空制造行业和航空公司飞机电气、仪表、无线电、雷达等修理、装配和调试、故障诊断和排故等岗位,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航空企事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9.61%,优良率近80%。学院毕业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靠得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应有贡献。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掌握知识与获取技能的长远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较少,只看重眼前于职业能力和实用知识的获取,对于企业文化、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育没有收起足够重视。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本着构建具有特色专业、校企共同创新、教培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以生产型课程体系、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教学方式为特色的“生产型”人才培养模式,航空企业领导明确提出开展对基层技能型人才和专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引进是航空企业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同时希望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常派老师到单位进行调研,重点开展对航空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最大限度的缩小单位成本。同时希望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能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校内考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体现“职业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以此促进技能性、生产型人才的不断涌现,有效促进航空职院毕业生阳光就业。

5 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要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从近年来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每年的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此种变化既是客观存在又是辩证存在:随着航空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环境的迁移,毕业生能留在大城市工作与留在小城市就业相比,综合发展的优势留在大城市工作比较明显,但个人发展的前景不如留在小城市就业好;到航空工业就业,因学历偏低晋升、晋级的机会却小了得多。这就要求要引导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要树立正确择业观念以达到阳光就业。

一是要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前要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根据自己专业、能力、兴趣、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既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能妄自菲薄,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

二是要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个人就业需求并不等同于片面追求个人的利益,在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择业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喜欢才会认真的去做,才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也能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把社会需求作为选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要有一种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是航空工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根据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改进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实习见习制度”,提高就业能力。解决他们缺乏实用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的问题,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社会密切配合,尽快使毕业生实习见习制度化,帮助他们为走向社会做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让更多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向毕业生开放实习见习岗位,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择业愿望与现在航空工业单位现实相衔接。

四是要发挥自身优势,选择自主创业的途径。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创造新的职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学院要全面树立以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加强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能力建设,形成具有优势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强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和领域,将航空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建立起与航空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吸引航空企业参与职业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同时改革职业人才质量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蔡海静,马汴京.高校扩招、能力异质性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中国人口科学,2015(4):102-110.

[2] 陈昊,陈哲.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困境及其原因探析[J].统计研究,2015.4.32(4):77-84.

猜你喜欢
就业毕业生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