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提升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11-22 21:58刘伙新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学生

刘伙新

【摘要】我们所倡导的农村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是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蕴含丰富的科学的体育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可以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功能作用,使农村体育大课间活动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艺术化的方向迈进。我们学校的体育科组引用诸多时尚的,深受农村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毽球、竹竿舞、柔道、摔跤、街舞、轮滑、高跷、滚圈等项目。大课间活动由我校的体育科组的全体老师在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编排和训练。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文体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的体能素质,学校有着愈来愈浓的体育锻炼氛围,直接地推动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学生 学生体质健康 策略研究

1.研究目的

1.1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对我校现有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设计。

1.3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与合理利用。

1.4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可行性分析。

1.5研究制定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家体育教学文化生活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2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调查:现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造成的一些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活动项目,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3数理分析法:对前面的调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和实施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2.4对比实验法:以本校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学生阶段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不断反思与校正,不断优化活动实施目标与方案,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益,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2.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累材料,总结有效措施,找出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国家政策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

国家教育司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中小学生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全国各地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宋尽贤也强调指出:落实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丰富的物质、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推动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开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就是秉承这种理念。让学生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同学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具有更强的意志和上进心;还能使同学们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富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将来成为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3.3浓烈的体育运动氛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模式,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

首先,秉着理论先于实践的原则,华侨初级中学根据自身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特色,成立了以体育科组的全体老师为成员的专门研究小组,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活动的内容等。

其次,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引用诸多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毽球、竹竿舞、打跳舞、功夫扇、拳操、活力健身操、踏板车、轮滑、滑板车等项目。

3.4家庭观念的更新,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也从侧面为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和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3.5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4.结论与建议

从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良好、学校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家庭观念的积极影响、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学生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更完备地说明了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的实践是能取得成功的。基于已有的现实基础,再结合研究目的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为大课间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仍有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究。提出以下建议:

4.1 更深入的分析国家政策,更坚决地把政策内容落实到实处。

4.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大环境更利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4.3 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构建完善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4.4 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更深入家庭观念中。

4.5 持续不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可以开发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4.6 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使越来越多地学生从大课间活动中获得他们所想要的。

【参考文献】

[1]季钢,侯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周传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杨军,主编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4]肖明,主编《哲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二版

[5]张厚粲,主编《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6]毛振明 、杜晓红 、于素梅 《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湿俊,杨宇明.《谈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3月

[8]李石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体康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