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谚语、俚语助力英语课堂教学

2016-11-22 22:03郑金凤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俚语习语谚语

郑金凤

【摘要】习语、谚语、俚语是学英语者非常热衷的东西。改革赋予课堂更多的内涵,课题促进改革更深入进行。英语学习,不仅学在知识上,更用在交流中。因此,“习语、谚语、俚语”助力课堂教学,使得英语学习更地道;跨文化的交流离不开这些元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积累这些素材更有利于知识的输出,积极是学习的过程,知识输出是终极目标。

【关键词】习语 谚语 俚语 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英语教学已经不是当年“只是教学”羞涩的面孔了。改革赋予课堂更多的内涵。通过课堂改革,使课堂富有生活情趣,学成地道英语,感知”跨文化“交际,寓德于教,让课堂的正能量得予涌动。更关键的是课题“课堂切入“日常英语、英英双解、英语习语、1+1课堂模式”的研究”注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英语习语,谚语,俚语进入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中,使课堂体验地道英语,彰显正能量的精神境节,还原生活本真,书写情感内涵,提升教学质量,把“做中学”进行到底。

一、“习语、谚语、俚语”助力课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始终感觉缺少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很多时候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及语言材料大多像包在“真空”中一样,与赖于生活的语言交流素材脱钩或隔空。也经常出现一种现象,课堂知识学得不错,但表达费劲,脱口而出的都是中国式英语。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不用英语思维;不多的语言素材;不经常训练;不重视语言积累;不重视创建语言交流的环境。所有这些因素的“不”到位,造成语言交流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赖于交流的英语习语、谚语、俚语的缺少与缺乏理解,更形成语言交流的障碍。课题的研究,让课堂注入新的语言生机。课题的主题及主旨在于能够通过课堂的研究及素材的积累,真正能够助力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明白:1.习语是英语句子的主流;2.谚语是满满精神的支桩;3.俚语是语言交流的必备。eg:If you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you will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better.本句中的get a good knowledge of就是常见习语用语(idioms), 如果在组织句子结构或交流中能够用上习语,表达就更地道,更到位了。当前形成了教研热点的英语 “词块”的运用更佐证这一点。所谓词块,就是“英语中存在许多兼有句子和词汇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这些模式的语块以整体的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此种多词组合就叫词块”。其实, 提倡“词块”的应用,就是提倡多记忆及多运用“固定形成的语言结构”,实则就是等同于我们的提出的习语的应用。同样,在语言交流中,常常能上的谚语,就是起着课堂教学的助力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一种正能量的鼓励,无形中促使学生在遇到困难中找到一动力剂,长期深入他们的骨髓,激励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挑战。eg: ---It took me a lot of time to do the work, but it seemed very tough .---Cheep up ,fo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am glad I can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As the saying goes:“Knowledge is power.” ---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些贴近生活中的题裁都可以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来进行对答。eg: Good deal.(美俚)很好!口语也常说Well done!又如:---Can you help me repair the bike ?---Its a piece of cake. (轻松的事)You took the cake.(俚语),得奖;优胜。从以上俚语可以看出,这些词汇都是简单常见的单词,但如不通晓这些俚语表达,可能交流中肯定会出现尴尬情况或误解。

二、跨文化的交流离不开这些元素

《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七级目标提出“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这种跨文化经常用一句谚语“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课堂内容。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比如:When you drive in England, unlike in China, you must drive on the left.耳濡目染多了,自然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就多了一层理解。衣食住行中涉及到Chinese chopsticks and western knife and fork等.当有人赞赏时,学会对答:---Your photos are very beautiful. ---Thank you.

三、积累素材更有利于知识的输出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也许课堂学习是输入的过程,语言交流是输出的体验。《英语课程标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指挥棒。英语七级目标提出“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八级目标提出“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所以学英语语言的途径很多,但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获取语言素材,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这是师生必要的学习环节。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流利交流。而交流有两种常见形式,口头的和笔头的。在课堂中,口头常见于课堂报告,演讲,表演;而笔头的重头戏在于书面表达。不管哪个环节,体验地道英语,使他们既感受语言的魅力,又促进英语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应经常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语言活动。eg: As s student, we must work hard at every subject, for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 So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very minute counts(争分夺秒). ” Fact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How do you deal with your studying problems? We know “industry is the parent of success”(勤奋是成功之母。)When we meet with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e come to realize the saying that “he who does not advance loses ground”(逆水行舟,不进则退。).Therefore, we must do like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个展示活动,老师给定的评语“You took the cake.”(俚语),得奖;优胜。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这也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作为教师,自然任重而道远。教师愿不愿意给学生一个平台,给课堂一个不一样的天空,给教学内容增加一个“习语、谚语、俚语”,让他们助力英语课堂教学。要知道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更需要把这种理念传承下去,因为Like teacher, like pupil. (什么样的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福 建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课堂切入“日常英语、英英双解、英语习语、1+1课堂模式”的研究》立项编号2014XB2017 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14-511

猜你喜欢
俚语习语谚语
说说谚语
谚语趣画(一)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