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2016-11-22 22:27任从容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教学大学

任从容

【摘要】设定终身体育目标的意义在于实现对大学生的终身教育。这也就意味着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先分析了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如何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以践行终身体育目标。

【关键词】终身体育 大学 体育教学 改革

将终身体育目标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不仅有助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更有助于大学生的长久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师更应该正确看待终身体育目标,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与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教学课程,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只是片面的认为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而且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只会使得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无法落实终身体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体育课程时间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大学会在前两个学期安排体育课程。而且每周的体育时间也并不充足。可见,大学对于体育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分,从而顺利毕业。但是这并不符合终身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实现大学终身体育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

实现大学体育的终身体育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的教学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目标的优势。终身体育目标的设定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因而大学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尤其是教师应当明白体育教学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实际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服务的思想,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另外,学校还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重新认识终身体育,并做到体育教学体系的目标整体化、结构合理化、时限终身化、管理科学化、活动社会化。此外,学校更应该考虑到体育教学与其它工作的衔接,以保证终身体育目标与体育教学的统一性、整体性。

2.重视体育课程开发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将终身体育教学和身体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实现新旧传统教学体系的融合、课堂内外的融合。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重视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

如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多采用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体育健康服务的体育活动。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某大学在对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自然班的形式实行体育基础课,并以50米、中长跑、健美操、初级长拳第三路、篮球、排球为主要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体育教师还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理念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教育和引导。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兴趣为出发点成立班级,开展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太极拳、散打搏击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此外,添加了游泳、太极等体育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体育教师应该重视选择具有终身体育教学意义的体育课程,并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践行终身体育。

3.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在落实终身体育理念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使其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水平。尤其是体育课堂的形式多样化,采用传统的统一测试方法并不适应现代体育课堂体系。因而体育教师应该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建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应该重视从质和量的角度出发。如学生的运动量、知识存储量等。其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摒弃以分数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方式。况且现代教育体系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因而,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全面的评价标准。如将早操、课外活动和课外团队训练纳入成绩考核。或者是将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总之,为了提高终身体育教学的成效,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4.增强体育教学的连续性

终身体育目标的落实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若要增强大学体育的连续性,大学体育教学不能仅限于大一和大二两个学期。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目标。

一般来说,传统的大学体育课只是在前两个学期开展必修课,而后两个学期则成为选修课。并且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体育课的时间。为了实现大学体育的连续性,高校可以通过改革体育教学体系。如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无论开设还是不开设体育课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俱乐部为他们提供的课程学习和活动。这样会促使很多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俱乐部,从而在四年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另外,俱乐部的课程设置也可以完全突破原有的体育课程形式,可以将晨练、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辅导、讲座等均纳入课程范畴,以增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终身体育目标下,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创新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教师更应该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玉容.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41-42.

[2]王林淳.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08:65-66.

[3]黄凯.浅谈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8:160.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体育教学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