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2016-11-22 22:30邓松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构建途径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邓松

【摘要】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在侧重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科学培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全化发展。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构建提供重要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人文化和科学化含量。基于此,本文以生态化教学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并重点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途径

前言:

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基础教育深入践行科教兴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可喜,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因素制约其发展。对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课堂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简要探讨,以期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第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性不足。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仍沿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充实性不足,实践性不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极易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同时,由于语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剥离,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中只是一味的接受,无法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深入践行于实际教学之中。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桎梏学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升学率作为教学质量和效率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并且部分学校将升学率作为自身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容,语文知识的结构性比例严重失衡,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学生机械的进行课文学习、背诵,课堂氛围沉闷呆板,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进一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发展[1]。

第三,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有待提高。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和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化特征,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之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低下,部分学生在讨论或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常抱有敷衍的态度,极易导致语文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效性有待强化。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树立生本化教学理念

初中教师要树立生态化教学理念,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作出重要的思想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人本思想,并将其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践行与课堂教学之中,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而实现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系统的良性运作[2]。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桃花源记》这一课文的讲解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将提升学生的文言实词能力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认识,感受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同时,要将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作为本课的能力目标,启发树立学生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理想目标,此外,学生在回答“你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这类的主观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尊重,并进行适时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高效整合语文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要高效整合语文教学内容,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提供充足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语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多维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与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交流,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这一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播放与江南水乡有关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就视频的内容进行所感所言,教师进行适当补充,进而将文中的夏夜行船、赵庄看戏等内容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将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三)创新生态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新课标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教育途径。新课标教师理念的推进,要求现代教育应秉承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之中逐渐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开发课堂教学效率,运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内容,以便于逐渐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3]。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这一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告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理解文章含义,并在课堂讲解之前,请同学来向大家见解本节课的知识,询问学生怎样理解小石潭的动态特点和静态特点,在学生讲解后,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小石潭记》中细节内容,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分析情感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动态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者柳宗元的情感理解。

总结: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艺术性、知识性的综合特点,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明清.巧用“金钥匙”,智开高效门——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提问艺术[J]. 中国西部科技,2016,23:79-80.

[2]韦文娟.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64.

[3]李红艳.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探索[J]. 亚太教育,2015,34:49+17.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