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11-22 22:33张春香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张春香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农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特别是在农村,教师知识面狭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信息闭塞,教学内容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因此,农村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以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还要博学多才,有广发的兴趣爱好,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审美、情操、修养等品性,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教育影响力。

二、想方设法,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要使学生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信心和勇气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和勇气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怪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特别是学生别开生面的见解或是想法,也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适当的点评,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三、开展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熟悉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实况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任务,科学选择资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案。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学生对一件事情有没有兴趣往往取决于第一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内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能力训练”活动。课前5分钟活动内容是在每次课前根据教学需要.由老师提前告诉学生准备。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竞赛方式可以采用讲幽默故事名人趣事、小品演绎学过的课文等的“开心五分钟”寓教于乐形式,也可以采用诗歌朗诵、古诗背诵、日记展示等的“美文鉴赏”活动形式。这些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知识的积累. 又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贯彻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贵在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创新的教学方法要落实到创新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创造性,释放巨大的潜能。过去以追求“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通过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鼓励学生设疑、质疑、求异,这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2.实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要营造出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新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中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虽然组织形式各异,但本质上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观察、发现、思考、探索和掌握知识。教师作为“导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将得到加强。

五、课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巩固学生的创新热情。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靠课堂的教材教学是不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所面对的就是那么一块小天地,我们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来补充一定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或是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形式,或是以开展课外活动形式(如读书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巩固与发展。当然,所有的内容与活动,都是以不给学生加大学习负担为前提,适量保质地完成。

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延伸其学习和创新的热情。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老师在课堂中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动力充足,创新的激情也就有了源头之水。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要利用和安排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